中国动画发展史:从《铁扇公主》到《大闹天宫》

从《铁扇公主》这部开山之作起,漫步在“云上中国电影博物馆”,回望八十年来的中国动画史,“打卡”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著作。

八十年前,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长片《铁扇公主》上映,拉开了中国动画史的序幕。《今日影评》特别策划节目漫步“云上中国电影博物馆”与大家一同回顾中国动画电影的缘起与发展,回味经典动画影片。

本期节目将与小影评人董荞一同跟随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中国动画研究院院长孙立军,从《铁扇公主》这部开山之作起,漫步在“云上中国电影博物馆”,回望八十年来的中国动画史,“打卡”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著作。

1941年,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出品的《铁扇公主》由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 、万涤寰执导,王干白编剧,白虹、严月玲、姜明、韩兰根、殷秀岑参与配音。影片改编自《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与牛魔王、铁扇公主斗法的故事。当说起《铁扇公主》这部动画电影时,董荞对里面孙悟空的形象印象深刻,觉得其反常规,甚至有点像米老鼠。

对此,孙立军说起了《铁扇公主》和迪士尼动画的渊源:“说起《铁扇公主》,必须提《白雪公主》。《白雪公主》1938年上映以后,轰动了世界,实际上也在上海滩放映,影响了我们《铁扇公主》的创作者万氏兄弟。他们看了以后非常受启发,根据制片商量,就是做中国的公主。”

当时《铁扇公主》的创作者们还未掌握制作的技术,于是他们一格一格地观看和研究《白雪公主》来学习,条件十分艰辛。孙立军提到:“《铁扇公主》虽然在动作设计,甚至在造型在表演方面有米老鼠的影子,但是当时也要一二十万张草稿,还不算画坏掉的。他们在没有掌握工艺和技术的情况下,完全是边学边干,真的非常伟大。”

在做《铁扇公主》的时候,万氏兄弟十分明确自己的方向,他们要做自己文化的东西,于是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汲取灵感。孙立军评价:“我们今天来看,虽然在画面上和技术上不那么完美,但是对当时来讲已经是重大突破了。他们没有去完全模仿,而是强调民族化,从中国动画的发展来讲,《铁扇公主》的完成,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因为有万氏兄弟这些前辈辛勤付出,为中国动画事业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让新中国成立后的动画行业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天。《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神笔马良》《小蝌蚪找妈妈》等经典电影层出不穷。当提起这些经典动画哪部印象最深时,董荞回答:“《小蝌蚪找妈妈》,因为我觉得它一个是励志,还有一个是我觉得水墨画是最经典的一种画画方式。”

水墨动画是中国前辈艺术家自主发明的一种形式。传统动画制作工艺多用单线平涂,这种工艺适合动画制作生产,因为制作速度快,同时能保持人物造型的稳定性。水墨动画却是在宣纸上完成,常言道“墨分五彩浓淡干湿”,有着丰富层次感。正因如此,一个艺术家即使再熟练也无法保证每一张跟下一张是一样的,这赋予水墨动画一种独特的美感。呈现在银幕上这种水墨动画的美,背后是国家投入的大量财力以及很多了不起艺术家投入的大量精力。

除了水墨动画,还有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特别种类,孙立军回顾:“它是经历几个阶段,最早期时候,我们认为动画片是画出来的。但是随着技术发展,我们更多是在挖掘本民族传统的绘画艺术,国画、板画,甚至借鉴壁画。”

《大闹天宫》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的表演已经摆脱了对迪士尼动画里动作的模仿。《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更偏向现在我们熟悉的形象。他的唱念做打和喜怒哀乐都得到一种比较完美的体现。其形象之经典,具有很高的商业和艺术价值,直到今天,上海美影厂还在推广它的衍生品。从《铁扇公主》到《大闹天宫》,中国动画电影每一次进步,背后都是前辈艺术家的艰苦付出。

前辈们从无到有、敢于创新的精神,为中国动画构筑了坚实根基,造就了后来百花齐放的繁华局面。他们的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动画制作者们尊敬和传承,希望今后中国动画电影能在创新的同时,把中华文化独有的美感传向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