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罚款,不生交税? 这道送命题没人愿意做

奇门遁甲里,生门意指万物复苏,被视为大吉大利之象.

澳门国际纪录片节原创  文丨 宋邑人


饭前聊一会,心中有世界。

这两天,生娃话题响彻天空,成了热门中的热门。

今天一早,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胡继晔说话了。

他讲:“未来不仅可以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来鼓励生育,还要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税’。”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逐步形成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文化,“生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载体,首先从文化上,我们要进行鼓励”。

不愧是“砖家”,很想给他一板砖儿,让他直接回家养老去。

生儿育女是关乎生与死的严肃话题,岂容他人哔哔。

让生育回归生育,让问题不再是问题,让生活更接近生活,我们还需要好的政策作为保障。

今天推这部纪录片给大家,片名《生门》。

本片以产科主任李家福的日常工作,展现了生命诞生过程中的残酷和温情。

孩子的生门,是每位母亲都走过的鬼门关。

纪录片《生门》曾在东方卫视播出,导演是2008年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陈为军。

为了拍摄此片,他带着摄制组蹲守在妇产科病房里跟踪拍摄了两年。

在奇门遁甲里,生门意指万物复苏,被视为大吉大利之象。

但在镜头下,生门只是中南医院妇产科病房的普通间隔。

700多天的摄制、80多个家庭迎接生命时的场景,让《生门》成就了一次丰富的记录,纵然没有华丽的特效、花哨的制作,也依然能震撼心灵。

门内,每一位母亲都在经受疼痛的洗礼,创造生命孕育与诞生的奇迹;门外,每一个新生儿的降临都成了巨大考验,让医、患、属在金钱、职责、感情之间取舍抉择。

透过《生门》的镜头,我们观察到许多微妙的细节和隐匿的情感。

最美最活泼的夏锦菊,在手术台上命悬一线,心跳停跳两次,就是为了要保住子宫?!即便她已经是6孕2产,肚皮上伤痕累累。

陈小凤,片中家境最不好,整部片她没有对着摄像机作出一个多余的表情,说过一句完整的话,只有呻吟和微弱的回答医生的“嗯,啊”。为保胎,她在床上横躺几个月,担心大出血,侧身都不可能。他的丈夫从头到尾都被对巨额生养费所困扰。

李双双,因为优生检查小孩有发育迟缓的担忧,希望做引产。话事人是她的丈夫,是她身边不知道是婆婆还是妈妈的人,是医生是护士,唯独不是她自己。

一个个凶险万分的病情实录,一场场令人窒息的救治过程,一幕幕拷问人性的生死瞬间……

据说在电影版的放映中,有女性观众因观影不适选择了退场。

《生门》选择用直白不加修饰的镜头,生猛地解剖产房内外发生的一切,自然也就会揭开一时欢喜背后的厚重。

有人看出母亲伟大,有人看出制度落后。

《生门》就是一把手术刀:克制、冷静、犀利,为观众展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而在此之外,还有不经意一瞥的锋刃柔光,让这部片子并非如此冰凉。

但对这部片子的思考不应止于咏唱生命的赞歌,对现实的高度聚焦和深度揭露,敦促我们去关注推开“生门”之后的生活。

这世间多风险啊,“吃喝不愁还要操心能不能养好”,时常这样想着,“自己都打理不清楚,还是不生比较负责任吧”。可旁人的选择那么理所当然——借钱一分息还不起怎么办“到了再说”,早产儿可能不健康“看他自己命了”,“我才33岁啊”不要命也要保子宫,“两朵金花”“我高兴不起来”闪烁的眼神。

可怕。

在村里街坊说“不管怎么样医院就是该先救人,政策应该以人为本”的时候,我没忍住低骂了一句,“屁”。假大空的政策最可怕的是什么,是还没搞清名词是什么,就开始乱用。“以人为本”,孩子是人,孕妇不是人,孕妇之前生产的女孩儿不是人?“政府出钱”背后纳税人是不是人?

嫂嫂生产后,小姑子哭得整个都抽搐起来,“我们家之前两个姑娘,就我哥一个儿子。为了这个孩子,我们过得可苦了”…她,是不是人?!

并不是“穷人没资格生孩子”这么一说,外人都不足以代替做决定,但带生命到世界上的人,就不用思考和自觉了吗?

可怕。

你看她们内心分明“农村人没素质,但还是要生个儿子”,看他们“我不是不舍得花钱,是不想人财两空”,看周边“政策就是要以人为本,怎么不能宽容一下”,看未来“苦一点咯。”

“我们农村就这样”的时候,他们心里都是明镜一样的吧。知道有问题,“但是没有办法咧。”

一推,干干净净。生即是胜利,至于养,“总能拉扯大的吧。你看我们父母,不都过来了吗?”

还是可怕。

观影网站上点赞最多的评论是这样说的,“通篇看完,感受到的不是母亲之苦,而是医疗资源的不均衡之苦,社会保障的不健全之苦,制度的不完善之苦,价值观的愚昧之苦。”

此言不虚,减轻痛苦的最佳方式,是正视痛苦然后着力消除。

从榆林产妇事件引起“我的子宫谁做主”的讨论,到《人间世》开披露医患关系的先河,《生门》中所展现的经济、社会、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无一不是深化改革的剑锋所向。

有的已经解决,异地医保结算不再跑断腿,医药分开切断利益输送链条,新农合覆盖范围不断延伸;有的还未根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不时发生,落后的生育观在一些地方短时间难以扭转。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只有从个体的切身感受出发,多从基层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找突破口,才能让全面深化改革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活”是两个简单的汉字,但生与活从来都不容易。

不管是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是感慨人生的酸甜苦辣,抑或是反思社会的顽瘴痼疾,每个人都能从《生门》中寻找到触动心灵的瞬间。

赞叹生命之门的不易,咀嚼生活之门的滋味,我们就都能通过属于自己的那道生门。

这正是: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活不可无味,不可变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