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国际纪录片节原创 文丨云芳
1月14日,BBC第一频道播出了一部纪录片,名叫《加冕典礼》。
1月14日,BBC第一频道播出了一部纪录片,名叫《加冕典礼》。
就是重现英国女王在父亲乔治六世过世后,于1953年6月2日举行的加冕典礼。
一经播出,英国国民瞬间化身彩虹奶奶的迷弟迷妹,纷纷表示要给白金汉宫打call。
要知道,65年前女王举世瞩目的加冕礼,就是由BBC直播,并创下了超过两千万观看纪录的。
当时,无数人走向街头,参与到这场华丽盛大,庄严高贵的盛事。
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更是为女王的雍容华贵、庄重典雅、美丽迷人、泰然自若深深倾倒。
为了这此纪录片的顺利播放,BBC时不时就公布些预告片段,吊足观众胃口……
有趣的是,里面出现了大量女王奶奶吐槽的画面:
“太痛苦了……”
“竟然让我保持微笑……”
“它(王冠)真的随时会掉……”
“裙子太紧太沉了……”
这些吐槽,真令人吃惊,毕竟,每个人都曾经以为女王当时真的是非常的风光、华贵和轻松啊!
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呢?
女王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次这个纪录片是BBC与皇家收藏基金会合作的成果。
不单单只是回顾这场盛事,还将会揭示皇冠珠宝背后鲜少人知道的故事。
这次,在白金汉宫,女王和王室评论员布鲁斯坐在一起观看着当时加冕礼的视频,一边看一边做着谈论。
虽然布鲁斯在拍摄期间被禁止提问女王,然而就播出情况来看,其实不用布鲁斯任何过多的言语,女王很上道的自己秒变成了段子手。
甚至说出不少让人意外的秘密。
纪录片《加冕礼》的叙事主线之一,也是整部影片的重头戏就是为观众近距离呈现当年盛典上,女王佩戴过的两个皇冠。
于此同时还有一系列与加冕仪式相关的皇室宝器的故事,包括权杖、剑、宝球和加冕匙等。
其中一个皇冠是加冕环节正经用到的圣爱德华冠,即使是女王本人,在“超长待机”的君主生涯中也只有加冕礼当天佩戴过一次。
另一个则是一系列加冕流程结束后,女王换上并戴着一路回到白金汉宫的帝国皇冠。

节目中,当女王请出放在伦敦塔珠宝柜的,她从加冕之后就再也没有戴过的圣爱德华王冠,这是女王自1953年加冕典礼之后,时隔65年首次与这顶圣爱德华王冠合体。
当女王看到这顶王冠放到自己面前时,她的表情不是感慨,而是近乎滑稽。
甚至,她忍不住用手把它拖得离自己更近些,而对于自己这一举动,女王淡定回道:“嗯,你知道的,这是我的王冠。”
但是想到自己加冕那天很长时间戴着它,她又是不忘对此吐槽一番。
那天,她记得自己于当日10时26分与丈夫菲利普亲王离开白金汉宫,前往西敏寺,走进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进行加冕仪式。
坎特伯雷大主教把王冠高高举在空中然后放下,戴在她的头上。
“英国的加冕典礼有一个传统,如果君主滑倒或掉了什么东西之类的,实际上,理查二世在他的加冕典礼上睡着了;在被抬回床上时,他的拖鞋掉了,所有人都把它看成一个不详的预兆。”
“那种你必须不犯一个错、首次被拍摄并通过电视向全世界播出的压力:我可以想像,要完美地表演完一场承载了难以想像的象征性和意义的中世纪仪式,这对谁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整个加冕仪式长达3小时……皇冠对她的头来说太大了。
而且很重。
女王的父亲乔治六世在他1937年的加冕典礼上,也戴了她在仪式结束时所戴的那顶帝国皇冠。
皇冠上镶了2868颗钻石、17颗蓝宝石、11颗绿宝石,以及几百颗珍珠。
有传言称,它上面有一颗被称为“黑王子红宝石”的宝石,据信亨利五世于1415年在阿金库尔战役中佩戴过。
其他的王位标志已经够麻烦了,但皇冠本身就是一项挑战。
因此女王在加冕仪式前就练习戴着它进行日常的生活,比如读报纸或喝茶。
加冕典礼之后,女王在大多数的议会开幕大典上都会戴这顶皇冠。
在她的父亲去世后,这顶皇冠稍微地修改了一下,它的穹被降低,调整成了一顶更小、更具有女性气质的皇冠。
“你看,它是不是小多了?”女王指着皇冠的穹的高度,在BBC发布的预告片中说。
她补充道,它以前“非常笨重”。
“好在,我和父亲的头形一样。但你只要一把它戴上,它就会留在那里。我的意思是,它纹丝不动。”
“皇冠可以让你扭断脖子。”女王提到,这顶皇冠迫使你在发表演讲时采用一种特定的仪态。
“你不能低头去读讲稿;你必须把稿子举起来,”她说,“因为如果你低头,你的脖子就会扭断;它就会掉下去,”她微笑着说。
“皇冠有一些不便之处,但在其他方面,它们是非常重要的物品。”
皇冠上的珠宝曾经被藏在饼干罐里。
皇冠上的宝石通常被安放于伦敦塔内,由武装警卫看守。
但出于安全考虑,这批宝石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藏在了温莎城堡的饼干罐中,以防它们落入纳粹手中。
包括帝国王冠上的“黑王子红宝石”在内,这些宝石都放在一个金属盒中,按乔治六世的命令埋在了一个秘密出口下方。
这些隐秘细节能被重新发现,还得归功于皇家档案馆的图书馆馆员、副保管奥利弗·厄克哈特·欧文。
文件记载,这个在白垩土中挖的洞,为了免受敌人的轰炸,需要隐蔽起来,于是建成两个装有金属门的洞穴。
在战乱时期女王避难的温莎城堡内,通往密室的暗门至今还在。
在纪录片里,女王一度说出内心的疑惑,自己用权杖究竟做了些什么,并称帝国王冠上她最喜欢的是那颗黑王子红宝石。
“是的,当天的经历实在是难受又痛苦,可是,我就算觉得头上的王冠再沉重再难受,更知道这意味着此后自己肩上扛着整个王国是多么难……”
当时,她还是忍住了并表现得很好,之后又几十年如一日还超长待机地很好地做好了自己的工作。
女王从王冠想到了别的一些事情,忍不住就开始继续吐槽:
加冕礼结束后,女王当时乘坐的是由6匹灰色骏马拉着为乔治三世1761年加冕礼制作的黄金马车。
由西敏寺返回白金汉宫时车子行进缓慢,约4.5英里的路程耗时达2个小时。
据悉,这辆华丽镀金的马车建造于18世纪,1821年英王乔治四世登基以来,每位君主的加冕礼都会搭乘这辆王室黄金马车。
“乘坐一辆镀金马车没你想的那么有趣。太可怕了,”女王这样描述坐在巨大金色马车里的感受。
“只是在皮革上弹跳,不是很舒服。我们只能用步行的速度走。马不可能走得更快。太重了。”
当被问到她是否在马车里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时,女王干巴巴地回答,“绕了伦敦半圈。”
那重要的一天是从她围绕英国首都游行开始的,从白金汉宫到西敏寺,并中途在特拉法加广场停顿。
可是,当她看到道路两边冒着冷雨而来围观的子民们,顾虑要向到场祝贺的民众挥手,女王只好硬着头皮忍着。
她顶着痛楚,微笑着向沿途民众挥手致意。
女王继续吐槽:“好痛苦哦,但还要保持微笑!”
女王当时身穿精心设计的礼服,是一条有着21英尺高,制作工艺复杂的刺绣长裙,太沉重了,她几乎不能走路。
女王说:“嗯,我记得有段时间,当我走过地毯时,我根本无法动弹。我努力尝试迈步,但不行,因为裙角被卡在地毯绒头上。”
“是的,他们没有想到这一点。”
礼服和长袍由诺曼·哈特内尔缝制,这也是五年前为她制作婚纱的裁缝。
哈特内尔和女王选择了英国和英联邦各地的特色图案:加拿大的枫叶、巴基斯坦的麦穗、南非的荷花,还有英国玫瑰、威尔士韭葱、苏格兰蓟和爱尔兰三叶草。
钻石、水晶、珍珠、紫水晶和玫瑰色的宝石闪亮地映衬着黄金和彩色的丝线。
6位绣工历经3000小时将其完成。
英国女王将在今年4月度过她的92岁生日,尽管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但女王也吐槽自己曾经不太愿意电视直播当时的加冕仪式。
“我为了加冕典礼准备了数月。起初我并不愿意按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强烈反对的那样,用电视转播。”
“这有点像是骑士制度的庆典和一种守旧的行事方式,真的。我观看过一次加冕典礼,也接受过一次加冕,这真的很不同寻常。”
但最终她同意了现场直播,使这次加冕典礼成为了全球首个通过电视播送的重大事件。
再回想起来,她说:“我想,这可以算是一个君主生命的真正开端。”
事实证明,从挑起担子的那天起,女王就决定为自己的国人奉献一生。
她的勇气与决心,已获得子民的爱戴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