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24日,宋美龄在美国寓所逝世,106岁的人生大幕,自此落下。
她迷人,富有魅力,是鲜活的偶像和让人着迷的人物。
因为某些众人皆知的原因,我们在以往的书本里,对宋美龄的描述很少,似乎有意地被带过。
但是,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言,宋美龄的魅力和人们对她的好奇丝毫没有因为她成为了历史人物而消减。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也是最活跃与最神秘的女性,宋美龄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
她跨越三个世纪,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局,也影晌了两代美国人。
多年来,宋美龄一直被美国人列为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十个妇女之一。
自2001年,中国台湾公视制作小组就着手深入研究宋美龄,通过走访两岸三地和美国,为这位跨世纪的传奇女性,留下了珍贵的生命纪录。
宋美龄的身体诞生于东方,心灵却孕育在西方。
1898年,宋美龄诞生在一个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家庭。
她十岁赴美做小留学生,饱受西方文化薰陶。
正如父亲宋耀如先生所期望的,中西交融的教育让他的子女站在了那个大时代的最前沿。
在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上海,宋美龄和姊姊宋蔼龄、宋庆龄、以及哥哥宋子文、弟弟宋子良、宋子安,打造出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宋氏家族,展开不平凡的人生。
1922年,已婚的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初次见面,随即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母亲倪桂珍强烈反对他们的交往,她要求蒋介石先行与所有妻子、侍妾解除婚约,并答应在婚后研读基督教教义。
为了能与宋美龄在一起,蒋介石结束了与三位妻子的婚姻关系,将前妻陈洁如接到香港,衣食无忧的照顾她到老。
1927年12月1日,40岁的蒋介石在上海大华饭店隆重迎娶宋美龄,有人形容为“玫瑰与权杖的结合”。
曾强烈反对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的宋庆龄,1940年在香港时,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过一句颇为公允的话,她说,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一开始并无爱情可言,不过我想他们现在已有了爱情,美龄真心诚意地爱蒋,蒋也真心诚意地爱她。如果没有美龄,蒋会变得更糟糕”。
这场世纪婚礼花费数百万,吸引了数不胜数的各界名流。
当时的上海报纸评论称,这是中国近年来最光彩夺目的一场婚礼。
这桩婚姻让蒋介石成了孙中山和孔祥熙的连襟,成了大银行家宋子文的妹夫。
蒋、孔、宋三大家族由此结成了牢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联盟。
而通过手握党政军大权的夫君蒋介石,宋美龄也开始了她在中国政坛和世界舞台大放异彩的传奇人生。
早年,宋庆龄和蒋介石经历了各种动荡局面,还有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
从北伐统一中国,到抗日战争,再到后来的内战,与中国共产党兵戈相向。
宋美龄始终陪伴丈夫蒋介石共进退,共患难。
当年,她和蒋介石的婚姻既是强强联手的政治婚姻,但同时也是一场爱恋角逐。
1991年,解禁后的张学良热衷写回忆录,他曾多次披露,自己“其实比蒋公更早认识宋美龄”。
他说,自己年轻时曾在上海的十里洋场混迹,当时就被宋美龄的魅力深深吸引,想追求她。
但是,宋美龄看不上他,她说张学良是个依仗父亲权势的执绔子弟。
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时,曾当着自己妻子赵四的面说:“宋美龄是他见过最有魅力的女人。”
赵四听罢也随声附和,说:“自己虽是女人也被宋美龄的魅力折服。宋美龄是我们夫妇的救命恩人,发生了西安事变这样的事,也只是软禁了汉卿,而没有枪毙他……”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蒋介石被扣押的消息让中国上下大为震惊,对宋美龄来说,更是犹如晴天霹雳。
宋美龄先请宋子文和曾经担任张学良顾问的澳大利亚人唐纳德作为中间调停人,前往西安斡旋,并让他们带去了写给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亲笔信。
随后,宋美龄不顾众人劝阻,在唐纳德和宋子文的陪同下亲自前往西安,营救自己的丈夫蒋介石。
“宋美龄去西安的时候带了把枪,很有烈士姿态。当时,她对身边人说,‘如果有人对我无礼,就请打死我’。”唐纳德作为整个事件的见证者,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写到。
年老后的宋美龄也曾跟有朋友说过,蒋介石在西安被张学良囚禁时,初见宋美龄,“他惊诧得以为我是一个幻影,在他稍微安定之后,他给我看那天早晨他所读的经句中的一句:‘耶和华在地上造了一件事,就是女子护卫男子。‘”
正因这份难得的勇气与爱,使宋美龄在政治、经济势力错综复杂的近代中国,能够并肩站在自己人中之龙的丈夫身边,成为备受他尊敬的智囊。
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两次写亲笔信,请宋美龄去美国演讲。
《时代》发行人亨利·卢斯也劝蒋介石,“你让她去一次美国,比30个师都有用”。
此言不虚,赴美演讲成就了宋美龄在国际舞台上的巅峰时刻。
她在美国国会上自如演讲,让美国人看她如爱怜而欣赏地看着一位自己嫁出去的小女儿。
25万名听众被她深深吸引,博得美国舆论的高度同情和支持,写下中美关系特殊的一页。
1949年,还在美国的时候,宋美龄就看到这一生的辉煌已然落幕。
她知道,属于她的时代已经过去,她回到丈夫身边。
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时,这对夫妻已经携手共度了22年的时光,这中间享尽了荣耀,也经历了危难与流亡,来到台湾后,在内外局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他们终于开始了婚后最为安宁的一段温馨岁月。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
他和宋美龄将近半个世纪的夫妻缘分就此画上了句号。
蒋介石过世后不久,宋美龄离开台湾前往美国。
她的生活非常简单,除了偶尔外出参观外,很少公开露面。
宋美龄每天的生活就是读《圣经》,间或弹钢琴。
后来,校友会出面送她一台电子琴,因为对这位百岁老人来说,或许踩钢琴的这点力气都对她是个挑战。
她收到后特别高兴,说,“你们怎么知道我一直想有个电子琴呢?”
人生进退如舞步,优雅从容抑或慌乱纠结,全凭自己。
很多时候,隐忍比勇气更难。
宋美龄可以在丈夫被软禁,西安形式危急的时候毅然挺身前往斡旋,有男人身上都少见的担当与冷静,救出丈夫同时使中国免于一场内乱。
也能在台湾风云变幻之时决然退出政坛,隐居美国不问世事,保全晚年最后的优雅大气。
这中间,有柔韧,也有看开的智慧。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
91岁的宋美龄前往蒋经国灵堂,哀戚满面。
虽然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曾逼迫宋美龄离开台湾,但对于蒋经国,这个年龄上只比自己小13岁的养子,宋美龄却一直与他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
1988年7月7日,国民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台北林口体育馆召开,主要议程是选举党的中央委员会和正式主席。
大会开始,李登辉步入会场时,与会代表向他齐声欢呼致敬,李则满面喜悦,频频挥手,洋溢着无限的自豪。
宋美龄也出席了此次会议,并由李焕代她宣读了书面演说词。
她用“老干新枝”比喻国民党内“元老派”与新生代的关系,要求新的领导人“创新而不忘旧,前进而不忘本”。
演讲结束,宋美龄提前走出会场。
在离场瞬间,宋美龄突然回头向会场挥手道别,如梦初醒的代表们纷纷起立鼓掌欢送第一夫人。
人们在她的眼神中,已经清楚地看到,历经沧桑的宋美龄已能淡定地“退而结网”。
她守住了自己最后的尊严,那作为“永远的第一夫人”的尊严,那作为“神的女儿”的尊严。
岁月之河滔滔逝去,宋美龄从光绪年间走到阿扁时代,人生跨越了三个世纪。
西安事变已远,开罗会议已远……只有,宋美龄仍在。
今天,人们有的怀念她,有人非议她,年轻人多半已经不认识她,但宋美龄不作声,让一切的是非恩怨悲欢荣辱归于无言,归于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