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25亿,影史票房前10,《我和我的祖国》为什么这么能打?

人气超高的《我和我的祖国》,有着对献礼片、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独特方法论。

据猫眼数据,截至周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总票房破25.6亿,进军中国影史票房前十,国产片影史票房前八,作为2019年度的绝对爆款,《我和我的祖国》成绩喜人。

作为国庆档之冠,《我和我的祖国》8天累计票房22.17亿,刷新国庆档历史最高票房纪录,其国庆档累计观影人次达6031.8万,刷新国庆档历史最高观影人次纪录;作为目前献礼片票房之最,《我和我的祖国》是第一部破20亿的主旋律影片。

论票房,从连续7天票房破2亿,到总票房25.6亿,挺进国产片影史票房前八,进军中国影史票房前十,《我和我的祖国》不断刷新影史排名;论口碑,不仅以9.7分创造猫眼国产影片评分影史第一、以91.0分创单片满意度新纪录,在全平台上口碑也是第一,淘票票9.5,豆瓣8.0。票房、上座率、观影人次、用时、口碑,无论从哪个维度看,《我和我的祖国》都是电影市场上不容忽视的存在。

人气超高的《我和我的祖国》,有着对献礼片、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独特方法论。如何从一众献礼片中层层突围,创造多项纪录、摘得票房之冠?如何让主旋律贴近观众,获得他们对价值观的认同,并赢得他们的一片叫好?影迷、观众、资方所有人都想一探究竟。

作为2019年度爆款,《我和我的祖国》到底有多牛?

据猫眼数据, 截至目前,《我和我的祖国》票房累计25.6亿,观影总人次高达6800万,整体态势良好;假期结束后9日开始,《我和我的祖国》上座率一直稳居第一,这部影片仍然是很多人节后的不二选择。

影片的高口碑也引发了观众二刷以及多刷的热潮,据猫眼数据专业版,《我和我的祖国》二刷及多刷比例为6.5%,比同档期的《中国机长》高出近一个百分点。《我和我的祖国》既是过去的赢家,也对未来胸有成竹。

作为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速度和票房上碾压历史同档期影片。通过纵向对比发现,《我和我的祖国》破20亿的速度超越了前历史同档期最高纪录保持者《羞羞的铁拳》。《羞羞的铁拳》破20亿用时21天21时26分,而《我和我的祖国》破20亿则用时6天8时48分,比前者快了15天。值得注意的是,《羞羞的铁拳》作为一部喜剧,受关注度比一般主旋律电影更高,群众覆盖面也更广,2016年至2018年,国庆档票房前三中总有喜剧片的身影,而《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影片,用最快的速度打破了喜剧片所保持的纪录,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此次国庆档观影人次突破1.16亿,创档期历史新高,其中《我和我的祖国》就贡献了过半的观影人次,高观影人次的背后,是影片所引发的阖家观影、银发族观影的热潮,它瞄准老中青三代观众,堪称一次面向全年龄段的“精确打击”。根据猫眼数据专业版,相比较同档期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35岁以上的观众更多,占整体用户比重30.5%,比《中国机长》高出7.9个百分点,比《攀登者》高出4.4个百分点。

第一部破20亿的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打破献礼片票房天花板

献礼片票房之最,是《我和我的祖国》除国庆档冠军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头衔,这部影片的出现,打破了献礼片票房的天花板,让主旋律影片焕然一新,为以后的主旋律商业化、献礼内容年轻化提供很大的借鉴。

首先,跟之前上映的代表性献礼片相比,《我和我的祖国》25.6亿票房一骑绝尘。

在此之前,主旋律献礼片并不少见。2009年《建国大业》票房达3.93亿,2011年《建党伟业》票房达4.09亿,2017年《建军大业》票房达4.03亿,2018年《厉害了,我的国》票房达4.8亿。

2009年的《建国大业》开创了新时期主旋律题材的先河,用全明星阵容消除了主旋律与观众的距离感,让更多人走进影院。但无论是《建国大业》还是其它主旋律影片,都以弘扬主旋律内容为主,涉及的主要人物均为英雄伟人,而《我和我的祖国》则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小人物为切口拓展情感维度,让主旋律落地,脱离历史说教,拓宽主旋律题材的边界。另一方面,以7个不同风格的故事相衔接呈现,从过去的“数星星”升级为“认导演”,献礼片创作在组局层面的观念有所升级。因此,《我的我的祖国》作为第一部破二十亿的主旋律电影,其票房比以上几部电影的总和还多。

跟之前上映的代表性献礼片比较,《我和我的祖国》19岁以下观影人数增多。

据灯塔数据用户画像对比,《我和我的祖国》19岁以下观影人数占比12.7%,其占比在几部主旋律影片中最高。《我和我的祖国》在原有观众的基础上,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电影院,调动增量观众的积极性。

《我和我的祖国》让主旋律电影脱胎换骨,既有主流价值观的表达,又用了商业化的手段和方式,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和观影热潮;让小人物赋能主旋律,将爱国情与对个人命运的体察融为一体,是主旋律价值观和观众观影习惯的一次完美结合。

破多个影史纪录,拓宽主旋律题材边界,《我和我的祖国》有何秘诀?

很多观众观影后最大的感受,便是称赞《我和我的祖国》小人物的叙事角度。其中一位网友这样评价:“ 看前的心态本是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看后却被一个个大事件背后小人物的情绪和细节所感动。”献礼片不再歌颂英雄,而是以小见大,以小人物的视角看待世界,叙述时代的进步与变化。

这种叙事角度更容易与观众形成紧密的联结,实实在在让大家感受到电影与“我”的一种靠近,而不是一种悬浮,同时也增添了观众对影片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对民族的自豪感。就像影片所呈现的那样,祖国的发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是所有人共同的努力和付出,促进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以小人物为主角,但选取的背景事件都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代表性大事件,用历史瞬间、全民记忆引发全民共情,这一点也是《我和我的祖国》在内容选取上的独特之处。

影片选取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7个关键历史节点,如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等,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瞬间作为中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对个体来说也意义重大。以宁浩导演的《北京你好》为例,虽然主讲一位出租车司机(葛优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前的经历,却背靠北京奥运会这样的大背景,当镜头闪过鸟巢、点到汶川,一下子把观众的记忆拉回了2008年,激起悲与喜的各种情绪。

这7个故事由7名导演用各自的风格分别呈现,内容丰富,选择多元,总有一种故事会触达观众,这也是为什么《我和我的祖国》非常规观影人群比例如此之高,受众面这么广。

管虎导演的《前夜》,风格大气沉稳,将“升国旗”拍得庄严肃穆,充满使命感;张一白导演的《相遇》深情动人,突出了无名英雄对祖国的贡献,一男一女在车厢中重逢,光影的变化增添年代感和美感;徐峥导演的《夺冠》完整而充满惊喜,以1984女排三连冠至2016年女排重夺奥运冠军为区间,讲述了冬冬与小美的离别与成长,有头有尾,有高潮还有彩蛋;薛晓路作为唯一的女性导演,将细腻温情的个体经历与万众瞩目的历史事件相交叉,以独特的视角呈现了1997年香港回归的大事件,结尾一边放烟花一边播放东方之珠音乐的画面更是触动了很多观众的爱国情绪;宁浩导演的《北京你好》搭档葛优,用诙谐的方式呈现了2008年的喜与悲,用温情化解沉重;陈凯歌导演的《白昼流星》场面宏大且具美感,少年策马,大漠孤烟,非常诗情画意;文牧野导演的《护航》展现了女飞行员的英姿飒爽,用青年导演的视角展现中国女性力量,用新时代的价值观阐述历史。

每个故事在呈现风格、拍摄手法、切入角度、叙事方式上都各有侧重,但对细节的追求都高度统一,使得无论是群像还是单人镜头,画面都充满了张力和熟悉感。观众越来越意识到,导演对于电影风格掌控的重要性,离电影本体更近。

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成功,离不开出品方对整体项目的把控。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领衔出品,“电影行业的国家队”用商业化手法打通了献礼片的市场之路,以高影响力继续引领主流价值观,不断获得观众认可。

未来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会有怎样的趋势?《我和我的祖国》或许可以给出以下两点启示。

从主旋律电影商业化之路来看,在情感上贴近观众的主旋律电影,才有机会赢得观众的认同和好感。《我和我的祖国》通过个人命运的悲与喜,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在激发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引发回忆的狂潮,用“以小见大”取代过去的宏大叙事,跟过往主旋律影片相比,这是对叙述角度和情感维度的一次重大突破。

从团队上看,导演作为电影和团队的掌控者,从荧幕后,走到了荧幕前,观众在选电影的时候,不仅挑演员,还会挑导演。导演的风格和代表作,会成为观众挑选影片的主要标准,而演员则可能退居次要。

《我和我的祖国》的成功,是对过去主旋律电影的一种全面升级,也是给未来主旋律影片的诸多借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