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片当道只认票房,纪录片导演私信网友求传播

有一群人却在艰难的前行着,那就是独立电影人。

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娱乐场所都处于关闭的状态。不得不说,真的很怀念曾经在电影院抱着爆米花看电影的日子。

随着电影质量和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看电影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项日常娱乐活动。

可就在电影行业不断发展的当下,有一群人却在艰难的前行着,那就是独立电影人。

近日,有网友爆料,有独立影人直接私信网友观看地址,并表示希望网友能够对电影提出意见并且尽可能帮其传播。

爆料一出,很多网友为之震惊,在影视资源普遍传播的当下,竟然还有人在用这样的方式渴望被看到,这一举动背后,我们很难想象,独立电影人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1、商业电影一枝独秀,纪录片覆水难收

我们都知道,拍电影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情,而票房是收回电影制作成本最主要的方式。

我们在影院一看到很多类型的电影,比如爱情片、科幻片、动作片,这些电影还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那就是商业片,这些电影都是经过了蒙太奇剪辑,旨在表现出一个精彩的故事,从而吸引观众、获得票房。

7aec54e736d12f2e070d5fcbc37da16484356853

有趣的故事的确吸引人,尤其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下,看电影已经成了当代年轻人的一种解压方式,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电影被排除在了院线之外,这其中以纪录片为代表。

纪录片的特点就决定了它离大众很远。

纪录片讲究纪实性,旨在记录真实发生的故事,相比情节跌宕起伏的其他类型的电影,纪录片的确缺少了很多的趣味性,观众观影是以放松身心为目的的,进影院看纪录片,似乎是一件并不现实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纪录片收回拍摄成本都很困难,更何况是被观众广泛传播了。

于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纪录片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被很多观众遗忘。

2、电影——从艺术变成商品

电影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绘画、文学作品一样,凡是艺术作品,其价值在于记录与传达。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电影已经从艺术,变成了一种商品。

提到电影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通常,我们会讨论票房,讨论演员,讨论剧情,如果是名导的作品,我们会讨论一下电影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拍摄手法和电影的主旨,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票房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总是会形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式:票房高的可能是好电影,但是票房低的,一定是烂片。

e4dde71190ef76c6d46eec971fa989fcae516717

用票房来评价一部电影,这是违背电影艺术创作的初衷的。

但是,电影的拍摄成本又决定了电影票房的重要性。

投资商需要回报,导演也需要通过票房来获得肯定,进而得到更多的被投资的机会。

于是,电影的制作陷入了一种“死循环”:投资商选取有潜力的投资对象,制片方迎合观众的口味制作电影,观众可观看的电影类型不断缩减......

我们不能说以赚钱为目的的电影就不是好电影,商业片的运营机制早已成熟,多年间,优秀的影片层出不穷,但是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让商业片以外的影片走上了死路,因为受众窄,纪录片等电影类型可获得投资就小了很。

没有钱,再有才华的导演也无计可施。

3、独立电影人,还能走多久?

小编特意查了一下网友爆料的那位影人的作品集。

这位寂寂无名的导演,已经拍摄出了十几部作品,这些作品以纪录片为主,影片的评分全部过8,算得上精品。

没有资本支持,连电影的传播途径都找不到......一个个致命的问题包围着独立影人,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他们依然没有放弃电影的拍摄。

《大象席地而坐》的导演胡波生前曾经有过这样的遭遇:他的手里有自己创作的剧本,身后有拍摄中的影片,可是兜里只有2000块。

0bd162d9f2d3572c78476e6409ac172163d0c323

如果一定要给独立影人的坚持找一个理由的话,或许这就是对艺术的热爱和坚守吧。

就目前的这种状况,独立影人制作的小众电影还能走多远呢?

我们期待着这种情况会好转吧。

那部引起大众广泛关注的《二十二》就是最好的例子,那部以记录特殊群体生活现状的纪录短片,在赚足了大众眼泪的同时,也为独立影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

市场会给独立影人机会吗?我们只能期待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