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复工,信心抵万金

电影院复工初期,对所有从业者来说,信心抵万金。

“所有员工都很高兴,高兴的不是影城收入了16元5角钱,高兴的是观众没有抛弃我们。”

电影院复工紧锣密鼓地进行着,7月17日下午5时,成都市的和平电影院率先开启网络预售。据影城反馈,20日复工当天一共放出165张票,17日下午开售,当晚即全部售完,影城负责人把电影票销售一空的消息发在工作群。

更多的好消息也在一起到来,大批的新片放出定档宣传物料,前段时间疫情小范围反弹的北京也在17日下午宣布了电影院有序开放的通知,各地相关部门发布复工消息,各大电影群又再次火热了起来……

但相反的,不少从业者在收到复工消息后,仍旧袒露出“悲观”的情绪,如果说几年前因各种内忧外患所导致的行业危机只是会让小部分人悲观,但今年疫情对整个行业的打击却让这种悲观情绪进一步弥漫全行业。

无论如何,电影行业还是复工了,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和其他行业在今年疫情平稳后复工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大家的信心恢复始终是需要一个过程,时间长短则需要行业内外的通力合作。

能够重新站到这个舞台上,可能才是所有从业者更期盼见到的,所有问题其实都是小问题,所有争议其实都是小争议,自己信心的笃定,可能才会让大家坚持走下去。

电影院复工初期,对所有从业者来说,信心抵万金。

GDP同比增长3.2%,大趋势向好

恢复期是所有行业复工必经的时期

由于在第一季度对疫情强有力的管控,中国内地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在第一季度下跌6.8%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复苏和缓解迹象。这是所有行业的好消息,特别是对于电影行业而言,欠缺只是重新开业的机会。

▲疫情影响下的院线电影市场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经济状况的好转,会让大家的腰包重新鼓起来,对于短途旅游和一些娱乐消费的刺激最为明显,吃吃喝喝恢复后,文娱类的活动也会被大家逐步重视起来,电影院的复工复映也恰好站到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之上。

虽然从目前复映的片单来,和之前3月公布的并没实质性的变化和突破,但已经出现了多部新片定档,甚至有影片开始抢占七夕的档期,而且后续很多影片也都开始“蠢蠢欲动”。

不仅如此,在收到明确复工消息之后,春节档所有影片的想看指数均暴增,这也给所有即将上映的影片极强的信号和明确的信心,大家只是需要根据目前的复工指南,协调和掌握好未来的档期,只要影片自身质量过硬,基本都有可能得到不错的市场回报。

▲第23届上海电影节公布档期

就在复工通知后的第二天上午,第二十三届上海电影节也敲定的时间,从7月25日(暨复工的第一个周末)开始,一直到8月2日,预计电影节会根据复工指南来安排放映计划。在经历多年的票务平台洗礼后,应对本次电影节购票应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复映片单的公布,多部影片想看指数的提升以及上海电影节档期的正式敲定,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国内市场开始逐步复苏的先兆和好迹象。

当然,会有很多人还是释放出悲观的观点“没有强势的大片”、“没有补贴资助”、“没有观众会愿意买票的”。

这类观点显然是可笑的,任何一个行业在复工初期都是需要经过一个过渡期和恢复期的,怎么可能无缝衔接做到全面恢复呢?

再者,再大的政策方面想让电影恢复肯定是需要更多的开放程度,但市场的恢复则需要一个小火慢熬的过程,短期内还是争取让观众回到电影院,并积累下足够多的经验和应对措施,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和复工之前部分媒体臆测的完全相反——已经有许多的片方开始发声和定档新片,并不是畏首畏脚瞻前顾后,这都是快速度过恢复期回到市场原本热度的关键。

内容驱动票房的时代,

观众没有离开

之所以目前阶段部分影城没有信心,更多的原因在于就目前大部分从业者所听所闻和所接触到观众而言,是“粘性”较好和忠诚性较佳的影迷用户,他们可能更想看到之前春节档的新片和进口大片,但此类影片恰巧是最近1-2个月无缘相见的。

但事实上,中国电影市场是多元的,也是随着整体市场环境而变化的,疫情的发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市场会产生大的格局变化,只不过观众经历疫情之后,会愈发珍惜能够坐到电影院观影的体验。

▲大话西游重映版内地票房1.89亿

近几年内地一些经典影片的重映成绩也非常理想,虽然在复映首个周期时所上映的影片看起来似乎吸引力有限,但对于具有社交属性的电影和电影院,以及电影院本身所拥有的沉浸感和仪式性,都使得电影院并非一些人口中&键盘下的“龙潭虎穴”,相比需要脱掉口罩进餐的一些场所,大部分人可能更多是心理障碍而已。

其实从前两个月开始,不仅仅的媒体方面,更多的民众也开始呼吁让电影院开门,毕竟在全国多个行业均进入到有序复工之时,让一家影城在一个商场内孤零零的独自关门,对于很多善良中国人,大家也是很同情的。

观众的宽容和支持,可能才是我们复工真正的基础,毕竟不管片源是新旧,是否有更重磅的影片上映,观众不回归,一切可能都是空谈。即便仍然会有极少观众对于电影院开业“惊诧”并“抵制”,但想获得100%国民的认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从各个方面来看,现在复工的一切条件都已经准备充足,只是需要一个过程。

其实只要允许电影院开门,片源的问题是不愁的,几部本来在春节后就应该上映的影片,如《喋血战士》《多力特的奇幻冒险》和经典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在17号也纷纷宣布定档,从这三部影片的安排来看,未来非全新影片可能会安排在周末上映,有票房号召力的新片和复映片则有希望安排在周五上映。

尽管有很多观众其实早就通过其他渠道看过这几部影片,但对于已经半年未进电影院的影迷,能够重新回到电影院才是重要的,至于大家看什么反而并不重要。

在宣布复工那天的下午,拍sir偶然和几位汽车销售聊到彼此的工作,像他们这些平日工作很繁忙的4S店员本来也是打算利用春节假期看一下《唐探3》《夺冠》,他们也都在春节期间通过“今日头条”免费看了《囧妈》,电影早日深入到很多普通人生活之中,只要市场可以恢复,观众还是愿意回到电影院的。

因为长时间的停工,多多少少让大家对于电影丧失掉信心,但实际的情况远比大家设想的乐观很多,看起来似乎“在家看”和“用手机”很香,但实际上在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他们的群体仍旧是特殊且潜力巨大。

中国电影的细节会变,

整体的大格局不会变

伴随着复工的来临,大家仔细回想一下,疫情期间从院线转网络的《囧妈》《大赢家》和《肥龙过江》等,有担心和被冲击是很自然的,毕竟就目前的趋势来看,无论是手机端还是游戏都呈现出对传统院线的直接打击,甚至像5G的发展,也迫使传统院线要思考未来之路和其应该做出的改变。

但实际上来看,无论是国家不遗余力的支持和搭架5G网络,还是互联网公司更深入的大数据运算,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服务于民、方便于民,国家的整体战略实施肯定是希望所有技术的进步要尽可能的惠及所有行业。事实上来看,通过互联网技术,中国电影其实是整体受益更多。

在疫情之后,中国的电影的整体格局其实是不会存在更多更大的变化,无论是未来主要档期相互之间的权重占比的重新分配,还是在经营模式中针对疫情以及一些突发公共卫生时间所作出的应对,中国电影至少会在院线影城服务方面作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细节调整。

有人会说,如果这次疫情会让中国电影未来在审查制度以及其他方面作出绝大的调整,包括会有更多突破窗口期和频繁转网络的情况出现,但实际的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

我们正处在一个较特殊的历史阶段,电影的特殊功用只会变得越来越强,虽然电影极难改变这个社会,实际上来看,电影仍然是一个城市中最具有人情味和烟火气息的。

在现有的基础上,让中国电影进入一个缓慢且有序的恢复期是很必要的,毕竟通过三十年左右进口大片的洗礼,以及这几年我们自身市场的成长,现阶段中国电影很难再有重大的调整和变化,他只会根据时代的要求作出更有利自身前进的新陈代谢。

能够走出复工的第一步是异常艰难的,但总归开了一个好头,至少并没有想很多人预想那样所有影片都畏手畏脚,反而是很多影片和片方都信心满满,也许在不久的未来,能够有更多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影片会接连定档上映,迎来行业真正的春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