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大佬背后的大佬

影视圈源头式人物。

圈子里的人都叫他一声“三爷”,或称呼他为“韩总”。以他为中心,能串起不少影视圈的故事。

他是韩三平。观众常能在电影、电视剧、网剧的片头看到他的名字。他最近一次的“片头之旅”,应该是给《隐秘的角落》做监制。

韩三平上一次被网友深扒,是2009年《建国大业》上映,172个明星,无片酬出演,3000万成本,4.2亿票房。周星驰表示“跳崖也愿意演”,打了两个电话给导演,但没赶上。陈可辛很羡慕:一部片子用完了他一辈子想用的演员。

什么人有这么大的面子?答案是:“三爷”,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

电影《建国大业》

1994年是个神奇的年份。

那一年,对整个电影史来说,是个丰收年。《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低俗小说》《这个杀手不太冷》等经典都出自这一年,搞得这一年奥斯卡是神仙打架。

但这一年对国产电影来说,却是个冷年。查阅大陆票房,当年只记录了一部引进片《亡命天涯》,票房2580万元。而1994年之前,甚至没有大陆票房纪录。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全国1/3左右的电影企业亏损,198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开始第一次出现亏损,198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开始借贷,负债达2005万元。[1]

国产片没钱拍,拍出来也没人看,亏本,是当时的现状。电影院改为录像厅、歌舞厅、旱冰场,演员、导演、编剧都在家待着,谋别的生路。《甲方乙方》里拍的不是荒诞,是现实。

曾为乐视影业CEO的张昭回忆起那段时间,总结为:那是一个让创作者没有尊严的时代。“我刚回国的时候,三平厂长每到春节都要带着凯歌他们第五代导演化缘,中国电影只有十个导演在拍片子。第六代导演很多挣扎在三里屯的大麻里。为什么?没有尊严。”

1993年,当时的广电部副部长,急得把各大电影厂的厂长都叫到北京来开会。

1994年,改革来了,电影厂自负盈亏,民营资本有机会进入行业。就是在这一年,韩三平从四川峨眉电影厂调到北影厂,1993年他也参加了那个会。

北影厂当时是这么个情况:职工近3000人,账上最困难的时候只有27万,但一个月报销职工的医药费就要40万。每年国家拨款是500万,但拍摄所需经费大概是七八千万。[2]

改革的核心其实就一件事:找钱。韩三平管这叫“扎钱”“化缘”,融资,那是后来好听的说法。他曾带着46个导演、编剧到横店集体“化缘”,带着20多个导演去成都“扎款”。[3]找着找着钱,他就成了中国内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

韩三平脑子很活,不拘一格,当年在峨影厂做副厂长的时候,为了筹钱,他找人拍“盒带”,五六万拍一部,一个星期拍完,一年能挣400万,贴补其他创作。但其实“盒带”都是擦边球,小暴力、软情色。[2]

他用各种社会关系找钱,经常在招待所里等老板签合同,有时候等到半夜,听到老板喝完酒回来了,马上就跑去签。

拍《孔繁森》的500万,是他从浙江一个鞋厂老板那里“扎”来的。陈凯歌拍《荆轲刺秦王》,他找了个浙江老朋友建秦王宫,那朋友最后没收钱,只要景。这老朋友就是横店影视城创始人徐文荣。[2]2002年张艺谋在那里拍了《英雄》。

冯小刚拍《甲方乙方》,他拉来了牟其中,牟其中一开始答应投两亿美元给北影,后来出了事,只给了80万元。后来又加入了紫禁城、华谊,最终凑了300万。华谊只占了10%。这部片子后来票房是3600万,韩三平引进了分账模式,39岁的冯小刚拿走117万。

这在当时是很了不得的事。第五代导演黄建新,1992年拍《站直了别趴下》,预算107万,超了6万,票房270万,其实是挣钱的,但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罚了他的导演酬金,还另罚了700块。主演冯巩片酬3000块,最后请工作人员吃了顿饭,4500块,还倒贴钱。

直到后来地位起来了,韩三平还是一如既往“要钱”。2008年有一回参加论坛,他对着底下的老板喊:“电影不是事业单位,更不是慈善单位,这是一个可以赚钱的地方。所以,底下在座的各位老板们,扎钱吧!”

2009年,张艺谋的老搭档张伟平曾炮轰过韩三平。

张伟平说中影集团是庄家,搞垄断,“你不跟他合作,他就在这个档期里放两部进口片跟你火并”。他认为《三枪拍案惊奇》上映时,被《2012》和《第九区》挤压,导致票房不佳。他还说,华表奖中影一家独大,一片“谢韩三爷”的喊声,“什么三爷啊,我刚开始还以为座山雕来了呢”。

2007年,韩三平出任中影集团董事长。中影集团,中国电影史上,绕不过去的庞然大物——1999年由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等8家单位改组而来。2010年,中影与另外7家单位共同设立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在A股上市。

中影常被诟病一家独大,它是电影行业最大的国有集团,垄断电影进口业务,单靠发行,每年就能落袋不少银子。韩三平所站的那个位置,能够轻松地调动许多资源,包括资金、人脉、政府。这也是2009年全明星档《建国大业》得以成形的原因。

韩三平就像一个圆心,围绕着他的是中国电影史上众多不可忽视的角色,这些角色构成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段落。

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崛起都与他相关。

他将冯小刚推上贺岁导演的位子,和田壮壮讨论年轻导演的未来,和陈凯歌也关系匪浅。

韩三平最瞧得上的导演,应属陈凯歌和姜文。

陈凯歌《霸王别姬》封神后,给《孔繁森》做过艺术指导,《建国大业》的全明星模式也是他提给韩三平的。后来陈凯歌拍《荆轲刺秦王》,韩三平毫不犹豫就投了,还拉来了华谊,结果扑得王氏兄弟心有余悸,转向了比较稳妥的冯小刚。但韩三平还是一心向着陈凯歌,后来又投了《无极》《梅兰芳》,都是大制作,直到韩三平2014年退休,陈凯歌才转向了新丽传媒。

其实《荆轲刺秦王》是韩三平第一次大片尝试,在那之后,他一直有“大片情结”。这也算是中式大片的伊始,后来他做了《赤壁》《建国大业》等,将中国电影带入高投入、高收益时代。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商业化是中国电影唯一的前途。”在他进入行业时,1994年,全国总票房是2580万元,2014年他退休时,总票房是296.39亿元。

电影《建国大业》,陈凯歌饰演冯玉祥

第六代导演陆川、宁浩、王小帅等也是韩三平扶持起来的。

最经典的故事是,2005年夏天的一个早上,没睡醒的宁浩接到了中影制片公司经理的电话,说韩总要见他。韩三平看了《疯狂的石头》粗剪版,见到宁浩后,直接说要给他做发行,100个拷贝。当时《无极》的拷贝是300个。《疯狂的石头》票房3000万,中影挣了900万,然后再追加200万,投了宁浩的下一部片子《疯狂的赛车》,《疯狂的赛车》票房1.3亿。韩三平将宁浩送入了亿元导演俱乐部。

2018年,《我不是药神》横空出世,首席编剧是韩家女,韩三平的女儿。《药神》是韩家女硕士毕业后的首个作品,韩三平介绍宁浩给剧本把关,宁浩看后买了这个故事,挑了旗下新锐导演文牧野来导。

我们总能从如今的爆款片中找到曾经的蛛丝马迹。

韩三平客串陆川导演的电影《寻枪》

《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中国机长》背后,也有韩三平的影子。

这又涉及到另一个故事。

1994年,刚毕业的于冬被北影厂厂长提拔为副科长。一次开会,于冬迟到,被厂长直接骂出去了。那个厂长就是韩三平。后来北影与其他单位合并为中影集团,于冬辞职,下海创业,成立了博纳,博纳最初是搞发行起家的,与于冬主要人脉在中影相关。

于冬如今继承了韩三平主旋律大片的衣钵,靠着这块金字招牌坚守着“民营五大”的位置。而于冬的御用搭档黄建新,当年和韩三平是同班同学,《建国大业》就是韩三平喊黄建新回来拍的,后来他又拍了《建党伟业》,监制了《建军大业》。2019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黄建新是总制片。

成也范冰冰败也范冰冰的唐德影视,它的创始人吴宏亮,也出自中影,给韩三平做过十几年助理。2001年,中信文化牵手中影集团成立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韩三平任世纪英雄副董事长,吴宏亮任业务总监。

世纪英雄投过电影《玉观音》、电视剧《汉武大帝》,韩三平的老朋友陈凯歌、姜文都在合作名单之中。吴宏亮在拍《玉观音》的时候和赵薇走得很近,才有了后来星光熠熠的唐德影视。

看吧,以“三爷”为圆心,当真能画出一个圆。

退休后,“三爷”的大动作少了。但江湖仍处处是他的身影。

秦昊在拍《妖猫传》时,韩三平到片场找到他,发给他一个网剧剧本,邀他出演。这个网剧就是《无证之罪》。《无证之罪》的制作公司万年影业,老板是韩家女。后来韩三平又邀秦昊出演《隐秘的角落》,依旧是万年影业制作,韩三平监制。

2018年年底,黑马《无名之辈》以3000万投资,揽下7.49亿票房,投资方正夫影视的老板,也是韩家女,单这一部片,韩家女就挣了6000万。韩家女后来还投了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

江湖开始换主角。就像“三爷”自己说的:“我认为电影创作,10到15年就应该换代,后浪推前浪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