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替国出征,冲刺奥斯卡有哪些阻碍?

作为国产动漫的现象级电影,哪吒的意义注定不平凡。

下文提到的《哪吒》是今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

昨天有个消息,让《哪吒》影迷感到激动。

奥斯卡官方公布了明年“最佳国际影片”(原最佳外语片)的名单,《哪吒》将代表中国大陆参选。

此消息一出,在网上炸开了锅。

大家纷纷为《哪吒》冲奥加油打气,作为国产动漫的现象级电影,它的意义注定不平凡。

不过,选择它参选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部国产电影之光《流浪地球》,以及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崭露头角的《地久天长》。

申奥路上,中国科幻、中国动漫还是中国小人物,确实不好抉择。

再加上以往没有动画片获奖的先例,《哪吒》的参选,也引来了不少质疑。

这次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我们还将陪跑吗?

不好说。

1 国产电影是否会迎来奥斯卡的春天?

 从积极层面来说,国漫的崛起,与奥斯卡评判范围的扩大不谋而合,没准正好压中了。

反过来看,成也国漫、败也可能是国漫。

毕竟,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片子不够好,而是外国人不一定能看懂。

放眼望去,每年的参赛作品,要么是正能量、主旋律的片子。

例如2016年参选的《滚蛋吧!肿瘤君》(豆瓣7.4),2019年的《邪不压正》(豆瓣7.0),2020年的《哪吒》(豆瓣8.6)。

要么就是弘扬宣传中国大国文化的片子。

例如2017年的《大唐玄奘》(豆瓣5.3),

还有就是符合这两者的2018年参选《战狼2》(豆瓣7.1)。

参选的作品必定有强文化输出,片中总能反应某个中国特征。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点,但同样也有相应的弊端。

就拿《哪吒》来说,它面临着语言翻译的障碍。

再加上电影本身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里面那些晦涩难懂的台词,怕是很难精准地传达给外国人。

比如,太乙真人的那句“急急如律令”。

这句中国道家文化里的符咒咒语,要怎么翻译他们才能明白呢?

“fast fast biu biu”吗?

还有《哪吒》的片名翻译,尽管“I AM THE DESTINY”十分扣“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题,但单靠这句话让他们理解哪吒这个人物,还是有些困难。

讲到这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年的一大改变——名称

跟往年不同,今年不叫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了,而是“最佳国际影片”,弱化了语言定义奖项的规则,实则没有什么变化。

还是必须是长片,但不强调剧情片,纪录片、动画片都可以参加。

主要对白不能是英语。

要知道,自这个奖项成立以来,华语片就有三个参选名额,分别是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

今年中国香港报选的电影是《扫毒2》(豆瓣6.0),依旧是一部类型感很强的警匪片,不过这两年香港电影的落寞,让这类名声在外的类型片缺乏新意。

中国台湾选送的电影是《谁先爱上他的》(豆瓣8.6),口碑两极分化,多数人觉得电影的好看点在于对社会议题和性别认同的讨论。到底谁才是小三?

说完国内的参选影片,咱们再来看看其他国家有竞争力的片子。

 2 申奥争霸,哪国强?

 还记得2019年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获奖影片吗?

墨西哥的《罗马》(豆瓣8.2):

故事发生在墨西哥城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罗马”,年轻女佣克里奥在雇主家中工作,突如其来的两个意外,同时砸中了女佣和雇主。

如何面对生活的苦涩茫然是影片的主要叙事。

《罗马》是导演阿方索·卡隆的自传式电影。

而今年墨西哥参选的影片《女服务员》,还是选择了类似的角度,视角放在一个女服务员身上,记录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下的现状。

就目前的口碑来看,墨西哥的《女服务员》并不是热门获奖影片。

韩国的《寄生虫》,法国的《悲惨世界》以及西班牙的《痛苦与荣耀》呼声最高。

《寄生虫》不用多说了,在戛纳金棕榈上颠覆了韩国影史,实现了奉俊昊的夙愿,也有望斩获奥斯卡奖项。

法国的申奥影片《悲惨世界》跟雨果的著作同名,内容却没有一点关系。

主要讲述三个警察深入巴黎多族群混居的社区后,在各种矛盾和多方势力的干扰下,产生的以暴制暴、不断升级的冲突。

西班牙的《痛苦与荣耀》,看片名,你大概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围绕一名精神和身体上双痛苦并陷入创作困境的老导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带有导演阿莫多瓦的自传色彩。

这也是阿莫多瓦的电影,第三次代表西班牙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了。

之前的《崩溃边缘的女人》(1988)获得提名,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获得最佳外语片(1999)。

从《罗马》开始,自传式电影很受欢迎,不知道2020年的获奖影片,会不会沿袭这个套路。

抛开这三部有望得奖的参选片子,最让我惊讶的是日本的申报影片《天气之子》。

跟咱们一样,日本同样选择了一部票房口碑双赢的动画电影。

只是,与《哪吒》超燃励志的风格不同,《天气之子》十分小清新,讲述了一段青春爱情故事,极具新海诚特色。

这是继宫崎骏的《幽灵公主》(1998)之后,日本再次选出动画片来角逐该奖项。

尽管不被看好。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动画片和纪录片获奖的概率很低,因为这两类都设有专门的奖项。

从最佳外语片上申报,多少有些打擦边球的意味。

我们可以看看历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的审美,来审视一下亚洲动画在奥斯卡的市场。

奥斯卡最佳动画混剪:

即便是宫崎骏的作品,《幽灵公主》在当年还是没能获得提名。

今年或许因为最有可能代表日本参选的是枝裕和的新片《真相》,是一部在国外制作的法语片,才被迫选择了《天气之子》吧。(我瞎猜的)

说了这么多国家的申奥影片,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奥斯卡每年的最佳外语片(日后的最佳国际影片)很像是电影界的“奥运会”。

多个多家在一起展现电影的魅力。

但其实,非也。

俄罗斯申奥影片《高个儿》

奥斯卡奖终究还是美国电影的盛会,主要对象是美国电影,而非一种无国界的审美。

换句话说,他们的评判标准并不是绝对地,电影也不过是各国文化输出的一个途径。

如此看来,《哪吒》能否得奖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世界看到我们的文化。

获奖最好,不获奖也并没有什么损失。

至少从每年申报的影片质量来看,国产电影在逐渐变好。

近几年大陆申报的电影片单:

2020:《哪吒之魔童降世》 导演:杨宇(饺子)

2019:《邪不压正》 导演:姜文

2018:《战狼2》 导演:吴京

2017:《大唐玄奘》 导演:霍建起

2016:《滚蛋吧!肿瘤君》 导演:韩延

2015:《夜莺》 导演:费利普·弥勒

2014:《一九四二》 导演:冯小刚

2013:《搜索》 导演:陈凯歌

2012:《金陵十三钗》 导演:张艺谋

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完整申报片单(93部):

阿尔巴尼亚《代表团》

阿尔及利亚《帕皮卡》

阿根廷《英雄主义败类》

亚美尼亚《漫漫长夜》

澳大利亚《浮力》

奥地利《欢乐》

埃及《有毒玫瑰》

爱沙尼亚《真相与正义》

爱尔兰《加沙艳阳下》

埃塞俄比亚《逆风奔跑》

白俄罗斯《首秀》

比利时《我们的母亲》

玻利维亚《我思念你》

波黑《过失之子》

波兰《基督圣体节》

巴西《看不见的女人》

巴基斯坦《红鸽》

巴勒斯坦《必是天堂》

巴拿马《我们都变了》

秘鲁《彩塑男孩》

保加利亚《阿加》

冰岛《白白的一天》

北马其顿《蜂蜜之地》

丹麦《红心女王》

多米尼加《放映情缘》

德国《系统破坏者》

厄瓜多尔《最漫长的夜晚》

俄罗斯《高个儿》

芬兰《愚蠢成人心》

菲律宾《判决》

法国《悲惨世界》

哥伦比亚《猴子》

哥斯达黎加《蚂蚁的觉醒》

古巴《翻译家》

格鲁吉亚《辛迪斯》

洪都拉斯《鲜血,激情和咖啡》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汗国:金王座》

黑山《无尽往事》

荷兰《本能》

韩国《寄生虫》

柬埔寨《穿越时空的情歌》

加拿大《安提戈涅》

加纳《阿扎里》

捷克《被涂污的鸟》

吉尔吉斯斯坦《极光》

克罗地亚《马里》

科索沃《扎娜》

肯尼亚《苏维拉》

拉脱维亚《转移者》

黎巴嫩《1982》

立陶宛《时间之桥》

卢森堡《特拉维夫在燃烧》

罗马尼亚《戈梅拉岛》

孟加拉《阿尔法》

马来西亚《马拉选战》

墨西哥《女服务员》

蒙古《马》

摩洛哥《亚当》

尼泊尔《布尔比尔》

尼日利亚《狮心女孩》

挪威《外出偷马》

南非《关节城市》

葡萄牙《遗产》

日本《天气之子》

瑞典《然后我们跳了舞》

瑞士《伍德布鲁斯的异想天开之旅》

沙特阿拉伯《完美候选人》

塞内加尔《大西洋》

塞尔维亚《彼得一世》

斯洛伐克《此处应有光》

斯洛文尼亚《爱的历史》

泰国《落头氏之吻》

突尼斯《亲爱的儿子》

土耳其《义务》

乌克兰《归途望乡》

乌拉圭《换汇者》

乌兹别克斯坦《热面包》

委内瑞拉《不可能的身体》

希腊《当西红柿遇见瓦格纳》

西班牙《痛苦与荣耀》

匈牙利《那些曾经》

新加坡《幻土》

印度《印度有嘻哈》

印度尼西亚《我身记忆》

伊朗《寻找法里德》

英国《驭风男孩》

以色列《煽动》

意大利《叛徒》

越南《二凤》

中国《哪吒之魔童降世》

中国香港《扫毒2天地对决》

中国台湾《谁先爱上他的》

智利《蜘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