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凶宅保命指南

大岛是个怪人,东大经济系毕业,在美国念过硕士,家里还有家族企业,这样一支商业潜力股,却偏偏搞起了凶宅网站

很多人都对岛国的恐怖片情有独钟。

其中最负盛名的如《咒怨》《灵异咒》《怪谈新耳袋》《循环自杀》都无一例外的涉及到自杀与凶宅。

先来说说日本的自杀圣地。

在日本富士山西北侧,有片“青木原树海”。

与好莱坞恐怖片《女巫布莱尔》中的森林极为相似,这里风景虽美,却给人阴森、恐怖之感。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超过500人在这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960年,日本知名作家松本清张写了本名为《萧瑟树海》的凄美爱情小说,书中两名主人公都选择在树海自杀。

《萧瑟树海》出版后的一两年中,日本竟然有多达数百人在树海上吊自杀。

由此,树海自杀问题引起日本全国上下的关注,日本政府开始每年对这片森林实施“大扫荡”,寻找自杀者的尸体。

但值得注意的是,青木原树海仅是日本自杀的冰山一角。

2018年,日本有20598人自杀,死在家中的占59%。

因此,有媒体称,日本最不缺的就是“凶宅”。

在各国文化中,凶宅都无一例外的透着一种压抑、潮湿,甚至复仇味道很重的气氛。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在更多人眼里,穷还是比鬼可怕。

住在凶宅对大部分人而言都有些毛骨悚然。

但对于一些生活压力很大的日本人而言,住在凶宅就可以占据性价比上的优势了。

2017年,神奈川9人连环杀人案震惊了整个岛国。

居住在神奈川县座间市相武台前站附近公寓的白石隆浩,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里杀了9人。

杀人现场就在公寓2楼的205号房,一间狭窄的单人间。

在房间内杀人之后再在浴室分尸,人肉和内脏被当作厨房垃圾扔掉了。

完好无损的头部和剔除干净的手骨脚骨被分装进了房间里的几个保冷箱里。

白石隆浩就睡在房间里的小阁楼上,与9人的尸骨一起,直到被警方逮捕。

这栋公寓也因为这个案件频繁出现在各大新闻里。

警方进进出出收集证据,媒体拍来拍去采访住户。

日本著名事故物件公示网站“大岛てる”上也第一时间登载了这间公寓的事故信息。

所有人都在同情房东,这栋公寓的住户都要搬走了,好好的公寓变成了凶宅,之后也很难租出去了。

东窗事发后,公寓的管理会社也担心住户会纷纷退房。

但意外的是,没有人联系退房,还有住户询问“不搬出去不行吗?”

大家都表示想继续住下去。

如果不考虑“凶宅”这一因素,这栋公寓确实是一栋很适合居住的公寓,位于安静的住宅区,距离小田急线相武台站步行只要10分钟。

最重要的是,同样的租房条件,房租连东京都内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列宁有句话,只要有利润,资本家连绞死他们的绳子都会出售。

而对穷人而言,他们尚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低级,连物理上的庇护都没有,谁会在心理上细思极恐呢?

住进凶宅靠的从来不是勇气,而是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妥协。

穷人的世界一直如此,亘古不变。

为了不让自己的生活变成《咒怨》,日本发展出了一种统计凶宅的手段来驱散恐惧,就是凶宅调查网“大岛てる”。

2005年,一位叫大岛学的年轻人创立了一家名为“大岛てる”的凶宅网,一经上线便吸引了租客的广泛关注。

大岛是个怪人,东大经济系毕业,在美国念过硕士,家里还有家族企业,这样一支商业潜力股,却偏偏搞起了凶宅网站。

原来,大岛是个灵异爱好者。

留学归来后发现日本凶宅很多,住客却往往不知情,干脆就搞了个凶宅调查网,当起了凶宅专家。

“大岛てる”以Google地图为页面,用黄色火焰来标识凶宅位置。

上面公示了日本全国凶宅的具体位置还有死亡事件的具体时间地点内容。

不过,这样一看,整个东京都都无处可躲了。

一开始,网站只提供东京的信息服务,后来扩展至全国,甚至涵盖海外的一部分。

连北京西单大悦城凶宅都记录在册。

同样,“大岛てる”提供的信息十分详尽,凶宅地址门牌号,原居住者和死因,新闻链接一应俱全,信息获取也十分严谨。

参考新闻、起诉书等资料和实地考察都是工作人员必须要走的程序。

就连战国时期本能寺之变中,织田信长的死亡地点都能够查到。

随着网站越来越知名,工作量日渐膨胀,仅靠员工一间间调查已经不太可能。

于是,“大岛てる”开放了投稿制度。

在凶宅公示栏上,阴森森的投稿看上去就像是《怪谈百物语》,令人毛骨悚然:“我祖父当时好像目睹了自杀现场。死者挥了下手后就纵身跳下了。祖父很不幸连死者的尸体也看到了,结果他一个礼拜每次一吃饭就吐。”

投稿的故事中,不乏一些用科学常识解释不了的现象。

所以,也有人质疑部分凶宅的真实性,要求删除不符“凶宅”定义的投稿资料。

但相比虚无缥缈的传闻,许多凶宅的凶猛却是实实在在的。

如果你打算去日本旅游,千万要注意:根据“大岛てる”的统计,旅店也是命案频发的地方。

其中,中国游客最爱去的歌舞伎町一番街,就是凶宅聚集地。

其次,就是我国旅行社首推的酒店之一,新宿京王酒店。

这家酒店曾发生多起命案,有明确纪录的事故就不下几十个。

在此给各位朋友提个醒,去日本旅游订房前,最好去“大岛てる”看看。

相对于租房临时住一住,在日本置业的人才更有可能遭遇防不胜防。

日本宅地建筑交易法规定,房屋有瑕疵必须告诉对方。

至于告诉谁,告诉到什么程度,又是一个暧昧地带,怎么规定就看法官的心情了。

2007年8月,东京地判审理一起凶宅纠纷的判决是:“凶宅必须向第一任租客说明,但之后的租客若无特殊情况可不必告知。只告诉租售当事人,住隔壁的可以不告知。”

而在2013年,东京高判审理另一起纠纷的判决是,“他杀凶宅告知对方的义务期是50年,若是自杀凶宅,义务期只有2年。”

由于凶宅市场充满了模糊和扯皮,导致不少中间商得以浑水摸鱼。

而“大岛てる”的存在,无疑是触动了这些人的利益。

在网站刚上线时,“大岛てる”因刊载了横滨某公寓的不利信息,被告上了法庭。

很多凶宅业主也变得越来越狡猾,干脆给邻居封口费避开调查。

“大岛てる”数据虽然庞大,但在层层阻碍面前,力量总归有限。

针对这种情况,“大岛てる”干脆提供了一套鉴别凶宅的方法:价格特便宜,市价50%以下的有重大嫌疑;公寓中有一间房特意做过翻新处理;房屋被频繁出租;公寓在一年内更换过名字。

实际上,凶宅之凶,不仅在于恐怖片式的观感,有时还会对房客安全产生影响。

“大岛てる”发现,在众多凶宅中,四楼上吊最多,三楼意外伤害最多,二楼住客经常去别的地方自杀,一楼普遍是凶杀案,其中高层建筑占7%。

同样,凶宅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日本这个高自杀比率的国家,有自杀倾向的住客有可能会模仿上一任死者自杀,“大岛てる”就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上任租客在阳台上吊,第二任也会在阳台”“上任在浴室割腕,下一任也会在那”。

1986年,日本歌手冈田有希子跳楼自尽,同年,日本出现多人模仿其“跳楼自杀”的情况。

其次,凶杀房往往会出现连续命案,第一个住客出事后,第二任租客有事搞不好也会出事。

犯罪心理学上有个理论:“某些杀人狂回到作案现场时,如果能看到看到残留的血渍或警方遗留的记号,会感到莫大的满足。”

这还是比较轻的。

如果当他发现警方的调查毫无进展,或者下任住客对真相毫不知情时,这种靠回忆提供的快感会很快消散,转为再次犯罪。

这样的话,新来的住客真会因为图便宜丧命。

但即便如此,日本许多房产公司还会公然打出凶宅旗号,明明白白地告诉你:“2万6000円の杀人”“2万7000円の自杀”“4万3000円の病死”,这些凶宅却从来不缺租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