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新玩法,除了书吧还有啥?

在影院内开设餐饮服务是近几年北美电影院最热门的趋势之一,其实在我国这种模式也已经蔓延...

 在过去,影院不停供热食,因为影院的经营者害怕热食会令影厅中的空气混浊,影响其他观众,不小心泼洒的食物残渣也会污染影厅的软装,同时影院人也认为食物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早在90年代末期,北美就出现了第一个供应食物的影院。迪斯尼在90年代后期首次推出了电影和食品的组合,发现这两者竟然可以完美结合在一起。在海外市场,现在许多提供餐饮服务的影院开始扩展自己的菜单,从热腾腾的开胃菜到丰富的休闲快餐,旨在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就餐选择。由于安装和实施的复杂性,开设此项服务的电影院在改造前会根据周边的客流量与消费水平来制定具体的方案。许多影院也会根据辐射人群的不同而开设普通与高端两条路线。

AMC

AMC可以说是在“影院+餐厅”探索上最为“认真”的连锁影院品牌了。通过监测消费者趋势,AMC发现人们的需求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在时间上更加紧迫,很多人在去看电影之前并没有时间停下来吃饭,同时观众希望影院有更多食品可供选择。

在这些背景下,2008年AMC将当时两家表现不佳的两家影院改造为可提供餐饮服务的特殊影院,这些影院为用户提供两种就餐选择,一种是适合所有年龄段的Fork&Screen,另一种则是更高档的Cinema Suites,专为21岁以上人士设计。

AMC的餐饮服务更多地属于休闲餐饮类,包括油炸玉米饼,烟熏三文鱼三明治,招牌泰式椰子鸡、奶酪等。影厅内的常规电影座椅都被软皮革躺椅所取代。座椅之间摆放着盐,胡椒,番茄酱等调味品,食物托盘则选取了哑光质地,这是为了减少在观影过程中的折射光线。

根据AMC 16年的财务报告,Dine-In Theatres占AMC总影院的5%,占其全院线食品和饮料收入的11%,在北影的很多影院,食物已经成为电影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端院线品牌IPIC

IPIC创办于2010年,旗下高端院线品牌iPic Theatres目前共有不到20家影院。通过iPic.com或官方应用程序,观众可以提前预订影票。有两种座位规格可供选择,Premium和Premium Plus。

Premium座位包括普通或贵妃休息室座位;顾客可以将iPicExpress柜台的食物带到座位上。

PremiumPlus座位包含倾斜的真皮座椅,枕头,毯子和“无限量免费爆米花”。座位成对排列,由过道隔开,观众可以通过“Ninja”服务器将已预订的餐点和鸡尾酒送到座位上。

Cinepolis

为了赢回顾客,墨西哥的Cinepolis影院也增加了皮革躺椅和指定餐饮服务,每张影票通常有2至3美元的溢价。公司主管Mirella Valazquez表示,为剧院提供食物并不是简单放置进一个餐厅那么容易。她说,他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食物,从扁面包到汉堡,以吸引大量观众。这些餐食包括卷饼、比萨和甜点,以及以电影为主题的饮料等等。

Regal

根据Regal的公开信息, 2018年将合计开放三个提供餐饮服务的Cinebarre影院。目前Cinebarre影院总数不到十家。

这些影院将包括一个完整的餐厅和酒吧,以及允许客人从座位上订购食物的豪华躺椅。

“与Cinebarre概念一起,我们很高兴能将豪华躺椅带到我们身边,”Regal的首席营销官Ken Thewes说道,“宽敞舒适的座椅体验能够提升观众的观影沉浸感。”

Silverspot

Silverspot是北美一家中小型院线,在其部分影院内设有大型厨房,可以提供包括牛排、意大利面、汉堡包、比萨饼等全套餐饮。观众可在电影开始前订购食品,并由工作人员送至影厅内。观众面前有饮料架和食物托盘,他们可以在躺椅上享用餐点。

Silverspot影院内还设有“互动式酒吧”,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酒吧和休息区,观众可以在观影之前或之后在大堂内享用饮品。这些饮品包括酒精饮料都可以像餐食一样送到座位上。传统食品如爆米花、糖果和苏打水等也同时提供。

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提前订购食物,订购食物的观众扫描电影票条形码后,订单就会到达厨房,食物通常会在电影票被扫描后15分钟内准备好。影院建议观众在电影正式开始前至少25分钟到达,送餐到位服务将在正片放映开始后终止。

高端餐厅影院- CineBistro

2008年,美国老牌院线品牌Cobb Theatres(创立于1921年,并于2017年11月被CMX Cinemas收购)推出了自己的高端餐厅连锁影院CineBistro,为了吸引顾客走进影院,旨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休闲娱乐体验。

除了爆米花、糖果、汽水等其他常见的电影副食,影院将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高端食品和饮料清单,甚至包括了全套的酒吧服务。顾客可以选择在餐厅的用餐区用餐,或者将餐食带入影厅,影厅的每个座位前都设有专门的托盘放置这些食物。同时,影厅还配备了真皮躺椅和液压座椅等高端座椅设施。目前,美国已有六家CineBistro影院,另有一家正在建设当中。

Cinemark

美国前三大院线之一的Cinemark是北美第二“认真”做餐厅的影院,2013年8月推出了自己的影院餐饮服务——Cinemark Movie Bistro。Cinemark现任食品和饮料部执行副总裁 Phillip Couch在2014年1月加入Cinemark之前,曾在可口可乐公司担任各种职务超过15年。

Cinemark首席执行官Mark Zoradi2017年曾表示,“在菲利普的领导下,自2013年以来,Cinemark的国内特许经营权已经增加了近22%。”

按照Phillip Couch2017年的说法,全美 339 家影院中,有一半多都有拿得出手的餐饮服务。除此之外,Cinemark还经营着 40 多家的品牌餐吧。这些餐吧分设在各地影院旁边,每家都辟有独立就餐区。除了餐吧外,喜满客旗下还有多家影院都辟有功能齐全的高档餐厅。而且,Cinemark也会因地制宜升级菜单。

通过披萨店改善经营 - Ocean Walk

Paragon Ocean Walk 10影院内有一个内部的比萨饼店,客户可以在那里定制自己的比萨并带入影厅。这家名为My Pi Custom Pizza&Craft Beer的餐厅同时提供精酿啤酒。

Paragon的创始人Michael Whalen表示,最初他们考虑在影院内开设一家高端餐厅。但该公司最终决定采用建设披萨店的方案,因为通过调查统计他们发现,影厅周围居住的蓝领人口居多,而周围的购物中心比萨饼店却很少,开设比萨店更符合这些人群的消费习惯。

尽管在纽约、伦敦一些欧美城市,独立影院+餐厅的模式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头部院线和部分独立院线也开始在影院内建设餐饮服务,但这项服务目前尚未引起大规模效应。

CINKER PICTURES三克映画

这是一家影院,也是一家餐厅,但更准确地说它应该是一个融合了影院、餐厅、酒吧的艺术社交空间。

整个空间设计以1940年代艺术装饰为灵感,以Future Glam作为关键词,打造了一个复古与现代结合的艺术场景,镜面的设计也使未来感效果十分强烈。

在餐厅的设计上以简约为主,使用了对比强烈的水磨石、丝绒、不锈钢与镜面为材料进行大胆碰撞,未来与复古并融。使用的低饱和淡粉色也更有质感,餐厅旁边的酒吧则更具现代感。流动的灯光效果十分迷幻~这里的影院也很有设计感,打破了传统观影模式,砖红色的视觉场景和不规则墙面,感官体验十分丰富,还有个露天的餐厅观影台。

影院+餐厅的混搭我们见过,但像这样各个空间体验都很有质感的,真的少见。

它还有另一家这样的三合一空间体验店,餐厅的风格设计也以复古风为主,使用金色、银灰色、香槟色和淡粉色为主色调,雅致新颖又不是大气

酒吧也是很现代的设计,这里既提供各类饮品和饰品,还被当作休息、等待区使观影区依旧复古精致,光线与金色、香槟色等色调的结合,构成了独一无二的视觉效,而这种跨界混搭不仅能够创造新鲜感吸引眼球,它最大的特点是各个空间既各司其职,又能融为一个完整的社交平台。

它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能够带来1+1>2的效果,也让顾客得到更多元的消费体验。

经营餐饮服务并非简单增设厨房那么简单,还需考虑到食物是否适合影院场景、观众的接受度如何等多方面问题。虽然多数餐饮影院能够提供送餐到位的服务,但是也有很多抱怨声表示在昏暗的环境下就餐体验一般,服务员送完餐品后递上的清单条也让人难以看清,目前尚未有一个较好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本土市场,在影院追求提升非票房收入的大背景下,影院与餐饮结合的可能或将被进一步打开。而随着消费升级,融合了餐厅、酒吧、咖啡店等功能的新型电影放映空间也正在催生,这在投资领域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案例。

近年来,“餐厅+影院”模式也逐渐被业内认可。然而此模式并非简单的联合运营,突出特色、融合共生、深入挖掘文化消费潜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努力方向。目前,随着观影方式日渐多元化,普通影院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影院建设的门槛。

诚然,餐厅和影院都能拉动客流。但是,双方顾客交集比较小。这种模式可以成为电影院特色,但真正要做好“餐厅+影院”的模式,就要根据地理位置、周边消费群体等综合因素做出决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