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期 影视行业或迎来“中国科幻元年”

“专业的人”、“专业的预算”、“专业的电影效果”这三者都是未知和欠缺的中国科幻电影想要跻身世界一流行业,还需要这一代有科幻情怀的中青年导演的不断前行。

第一制片人 | 12/24 17:21 | 阅读: A+

11月23日,2018年中国科幻大会于深圳召开,本届大会以“幻想无界 共享未来”为主题,聚焦科幻产业发展和年轻科幻创作人才的培育,为高校科幻作者和高校科幻社群提供舞台。值得关注的是,在大会开幕式的最后,由科幻作家张冉主持,策划人姚海军、《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等科学科幻界人士就“科幻IP孵化的路径和困局”这一主题展开了对谈。

科幻是科学繁荣发展的产物,它激发了人们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与热情,随着刘慈欣《三体》摘得雨果奖的桂冠之后,中国的科幻文学登上了世界的舞台,但相较于文学取得的成就,中国的科幻影视行业,却仍处于裹足不前的停滞状态:创作队伍不够壮大、科幻产业链不完备、科幻理论环节薄弱等现实,都制约着中国科幻影视行业的发展。

面对困局,中国电影市场需要一部真正的国产科幻大片来打开类型市场。而一批有科幻情怀的中国影视人们正在不断努力破局,以《流浪地球》为例,《流浪地球》的美术指导就是《三体》的美术指导郜昂:“之前的经验教训,为如今打下更好的基础”;而面对龚格尔的求教,《三体》拍摄团队也是倾囊相授;张小北旗下的太空堡垒为《流浪地球》制做了多部预告片;张译文的微像文化则做了一本《〈流浪地球〉电影制作手记》,力图还原这一高投资硬科幻电影的工艺流程和美学表达,试图给其他中国科幻影视从业者以启发和慰藉,也可能成为国产科幻电影的避坑指南...

在众多影视人的努力下,《流浪地球》,《明日战记》、《上海堡垒》、《拓星者》等多部国产科幻电影都将在2019年登场,有媒体更是惊呼:2019年是“中国电影科幻元年”。相较于媒体的热情高涨,科幻影人则相对理智,在张小北看来,如今的“电影元年”口号更像是资本野心和市场期望的结合,而真正的历史潮流从来都不可预测,“就像1950年代末法国电影新浪潮一样,戈达尔他们不是先提出新浪潮的说法,而是一批年轻导演不断拍摄才在1959年形成了一个创作高峰。”

如果说刘慈欣是以一己之力把中国科幻文学推向了世界一流水平,“专业的人”、“专业的预算”、“专业的电影效果”这三者都是未知和欠缺的中国科幻电影想要跻身世界一流行业,还需要这一代有科幻情怀的中青年导演的不断前行。但,未来可期,中国科幻影视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元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