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新电影路演当场遭批:演员和影评人应“双向奔赴”

成龙虚心接受意见。

钱立扬(湖南师范大学)

近日,成龙主演的新电影《龙马精神》在中国传媒大学路演时,有同学对电影提出了委婉批评,并称“我们这个学校一个是有传输的功能,一个是有说真话的功能”。对此,成龙回应:“我需要听到你们的声音,哪里拍的不好。每一次我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谢谢你们的批评”。(4月15日 文汇视讯)

在网络媒体日益发达,人人皆可发表自己的观点言论的时代,“影评人”这个定义的外延已有所扩大。影评人从狭义的专门撰写影视评论文章,发表自己对某一影片、影视现象或影视活动看法的一类人,逐渐转向广义的在公众面前讲出自己对看过的影片、电视、动画等作品的看法的人。

影评人门槛的下降,在推动影视评论发展和观点争鸣的同时,也给演员和影评人自身带来了双重困境:

一方面,海量参差不齐的影评的涌现,无疑给演员的甄别、消化与吸收造成极大的困扰。更有演员直言,不喜欢自己的作品被“过度”解读。

另一方面,传递、传播影评的便利可能会消解影评人构思影评时的审慎态度,使得影评从“随时可以发表”变成“随手就能发表”。

在此次路演遭批评的事件中,成龙和那位提出委婉批评的同学分别扮演着演员和影评人两个角色。

提出批评的同学明确指出自己的“观点传输”是为了“说真话”。这名同学不惧权威、直抒胸臆的勇气值得肯定,但从现场曝光的视频来看,倘若要拔高批评的高度,还需完善一定的逻辑层次。

在笔者看来,包括这名同学在内的影评人要想坚定自己的发言权和对作品的反击权,首先要将电影的叙事、镜头、剪辑、配乐等元素转化为充分的“线索”和“呈堂证据”。

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掺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观影经验,乃至理论积淀、学术训练,然后将自己的观念用符合情感逻辑的方式传递给在场的电影观众。

归根结底,我们期待影评人所做的就是衔取电影这片原野上自发生长的麦草与稻禾,通过咀嚼吞咽、消化反刍后,生成新鲜的奶水,滋养这片世界里其他电影观众的饥渴。

而处在演员一方的成龙,所持的态度则较为保险稳重。他传递的“听取声音”和“学习批评”均是演员乃至导演应当遵守的点。

事实上,当电影被创作完成的那一刻起,它已经不单单属于演员这个群体了。在电影传播、上映的过程中,包括影评人在内的观众都可以提出对产业水准、演员选择、表演质量等方面的看法,从而推动对电影的多元解读。

倘若演员不能直面多元化的解读并加以反思学习,而只是沉迷于固步自封,那么整个影视行业也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

笔者期待着在中国的影视业和影视市场当中,越来越多的演员和影评人可以实现“双向奔赴”,以优秀的电影回应观众的期待,以旗鼓相当的影评致敬优秀的电影和主创,从而达成行业与市场间的良好交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