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胜走了,但他的遗作却让观众大呼过瘾!

华语电影中曾经最硬桥硬马的功夫、最激烈火爆的阳刚动作元素就是出自于这样一位导演之手。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票房冷淡期后,内地电影市场终于在7月下旬迎来复苏,随着《白蛇2:青蛇劫起》《盛夏未来》《怒火·重案》三部影片的接连上映,电影大盘的数据逐渐变得好看起来。而对比这三部不同类型的暑期档电影,由陈木胜导演、甄子丹谢霆锋主演的港产动作片《怒火·重案》也成为其中口碑反馈最好,首周末票房表现最高的一部作品。

众所周知,《怒火·重案》是香港著名导演陈木胜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早在创作此片时他就已经身患癌症。去年8月23日,香港媒体突然报道,导演陈木胜因鼻咽癌逝世,终年58岁,此消息一经在网络发布,便引起一众影迷的哀叹,而与他合作过的电影人也纷纷表示震惊和怀念。

虽然陈木胜本人并没有看到《怒火·重案》的正式公映,但作为他的遗作,这部电影还是受到了诸多业内人士的力捧。在今年6月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该片举行了首场新闻发布会,甄子丹、谢霆锋等主创在回顾环节双双落泪痛哭。而在前不久的首映礼上,陈木胜的生前好友,同行成龙、王晶、林超贤、李少红、俞白眉、宋灏霖、张栾等人也专程到现场,为这部电影站台打气。

不过这部电影也确实对得起这么多人对它的交口称赞,无论是正邪对立的经典双雄式人物关系,还是刺激火爆拳拳到肉的追车、枪战、动作元素,都让观众看得大呼过瘾,并展现出了陈木胜对时装动作片一贯的认真态度和个人风格。

事实上,陈木胜与徐克、许鞍华、严浩等从欧美国家留学回来的“香港新浪潮”导演有所不同,他既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海外留洋的教育背景,倒是和杜琪峰有点类似,他们都是在电视台起家,从场记、导演助理等最基础的片场工作干起,之后才一步步走上导演岗位。

早在1980年的时候,刚刚高中毕业年仅18岁的陈木胜就开始在丽的电视台做场记,第一部戏就是跟拍萧笙导演的《大内群英》。之后在丽的电视台的两年里,陈木胜一直勤奋好学,而且很有创作天分,因此很快就上手做了助理编导,并受到导演萧笙的器重。此后丽的易主,萧笙便带其过档无线电视台。

丽的电视剧《大内群英》与无线电视剧《雪山飞狐》都为陈木胜打下坚实的创作基础

在无线电视台期间,陈木胜依然表现出极大的上进心,除了萧笙外,他也受到无线另一位金牌监制王天林的喜爱。1985年,在无线筹拍吕良伟主演的电视剧《雪山飞狐》时,陈木胜即被王天林派到杜琪峰手下担任了9个月的副导演,这一段经历使他受益匪浅。而且他第一次做导演,就是拍《雪山飞狐》结尾的大场面,这对一个新人来说是十分难得的,而那时的陈木胜只有 23 岁。

在那之后,陈木胜在无线和亚视又分别拍摄了《倚天屠龙记》《皇家档案》《中华英雄》《赤子雄风》《胜者为王》《洪熙官》《碧血青天珍珠旗》《精武门》《千王之王重出江湖》等剧集。这一时期,陈木胜涉猎的剧集类型日渐广泛,从时装到古装,从警匪到奇幻,可谓面面俱到。其中,《胜者为王》这一时装赌斗剧为亚视创下当时的收视佳话,《精武门》更是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使甄子丹再创事业高峰,当年看过该电视剧的人,在街上都直称甄子丹为陈真。

杜琪峰与陈木胜为王天林祝寿

自此,陈木胜的编导才能便陆续受到黄百鸣、徐克等电影人的赏识,慢慢的圈中人都知道有个叫陈木胜的年轻电视剧编导,才华横溢,认真负责。而十几年如一日的武侠片拍摄经历,让他汲取了大量拍摄动作片所需的养分,为他之后成为动作电影导演埋下了伏笔。

1987年陈木胜初试牛刀,黄百鸣找他为自己的《呷醋大丈夫》做执行导演,这是陈木胜第一次从事电影拍摄。1990年,陈木胜正式执导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天若有情》,那时的他很喜欢骑摩托车,每周六晚上香港都有大型摩托车派对,他就带着杜琪峰去看,杜琪峰看完后觉得很新鲜,遂打定主意支持陈木胜拍摄一部摩托车题材的电影。

《天若有情》上映后不仅让刘德华和吴倩莲的银幕情侣形象成为香港电影的经典印记,而且还让吴孟达获得了自己唯一一个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电影同名主题曲也一直流传至今。

1993年,徐克找到陈木胜拍摄了古装奇幻片《新仙鹤神针》,不过这部电影无论在制作还是风格上主要贯彻的还是监制徐克的印记,并没能给声名初绽的陈木胜太多的发挥空间,大多情节只是照本宣科而已。而且当时古惑仔电影和武侠电影非常流行,《天若有情》和《新仙鹤神针》的出现只是顺应潮流,这两部作品中的陈木胜更多是完成规定任务,所以没有形成足够有辨识度的作者风格。

1995年至1996年,可以说是陈木胜导演生涯的转折之年。1995年,他拍摄了《旺角的天空》,一个卧底无法辩明自己身份、黑帮却要残酷报复的警匪题材,该片被陈木胜拍得曲折刺激,不过该片尚未脱离警匪片窠臼。

《旺角的天空》上映时的陈木胜

1996年的《冲锋队之怒火街头》真正标志着陈木胜风格的成型。这是一部群像式的电影,一支性格各异且人心涣散的警察冲锋队,在队长刘青云的带领下成为破敌的尖兵,每个人的性格都异常鲜明、深刻,让人不由得拍手叫绝。在镜头运用上,陈木胜也风格初显,利落干脆的追逐和枪战场面,娴熟流畅的镜头切换,却又不失典雅之感,这在其以后的作品中随处可见。

《冲锋队之怒火街头》之后,陈木胜才认识到自己最擅长拍摄的是警匪动作片。从此,陈木胜坚持动作片方向,一路推进,连续接连拍了《我是谁》《特警新人类》《双雄》《新警察故事》《三岔口》《宝贝计划》《男儿本色》等影片。其中,《新警察故事》不但打破了内地保持十年之久的合拍片票房纪录,更使成龙成为第一个获得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的香港演员,并再次挽回了成龙在亚洲摇摇欲坠的人气。而《三岔口》一片则把郭富城捧上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宝座。

陈木胜最重要的几部作品:《冲锋队之怒火街头》《新警察故事》《三岔口》

在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陈木胜逐渐形成了区别于成龙和洪金宝的功夫喜剧,吴宇森的浪漫豪情、杜琪峰的以静制动的独特叙事和影像风格。而他最拿手的绝活便是飞车追逐、近身搏击和爆破场面这三大动作元素,正是用一部部作品对这些元素进行反复玩味,才使得陈木胜成为香港黄金电影时代乃至陆港合拍片时期最成功的电影创作者之一。

2010年前后,陈可辛、徐克、杜琪峰、吴宇森等香港导演都开始“北上”进入内地拍片,而陈木胜也不例外。脱离香港自娱自乐的小圈子环境后,陈木胜在创作上可能稍显“水土不服”,2010年和2011年的《保持通话》《新少林寺》呈现出来的结果都比较差强人意,属于市场口碑“双输”的作品。

直到2013 年,陈木胜才携《扫毒》卷土重来,重新回归到了他熟悉的类型——时装警匪动作片。《扫毒》中陈木胜一改往日文戏薄弱的弊病,改走“文戏至上”的路线,三个男人数年间的爱恨纠葛佐以他最拿手的枪战、飙车、爆破戏,2.4亿的票房也使得陈木胜的标签终于在内地市场得到了认可。

《扫毒》名场面

不过,在《扫毒》之后,许是因为资本受限,又或者是受困于身体状况,陈木胜没有继续引领动作片的潮流。直到暌违七年以后,他才再次祭出《怒火·重案》这部电影。因为在拍摄此片时陈木胜就已经罹患绝症,所以能看出来他在这部电影中已经将自己过往所有的创作精华全都投入了进去。

例如,在《怒火·重案》中,重案组督察张崇邦(甄子丹饰)与悍匪首领邱刚敖(谢霆锋饰)正邪对立的双雄式人物关系就很像是他2003年执导的《双雄》,由张崇邦领导的不同性格的五人办案小组即可参考《冲锋队之怒火街头》,而由任达华饰演的上级警司借故放走下属的桥段也可联想到《新警察故事》的相似情节,最后到了甄子丹谢霆锋的屋内对打戏份,则又无不让影迷们记起港产动作经典《杀破狼》《导火线》的名场面。

尤其是警棍VS蝴蝶双刀+MMA综合格斗的终极对决,据说这场戏不仅前后使用了超过5种冷兵器,更花费10天才完成拍摄。此外,陈木胜的看家绝活飞车追逐、街头爆破也一个都不少,其刺激劲爆的动作呈现充分放大了电影的感官体验,相信对每一位观众都是过足眼瘾的视听盛宴。

从最开始以场记、导演助理的身份进入影视行业,到最后成为极具辨识度的动作片导演,陈木胜一路走来,绝对是香港警匪电影创作的中流砥柱,虽然与吴宇森、徐克、杜琪峰等人相比,陈木胜在作品数量、影响力、奖项荣誉等方面都没有前辈导演的影响突出。但他似乎更像一个一丝不苟的工匠,专业精神才是他的强项。

正如《怒火·重案》片尾花絮中所拍的那样,在片场的陈木胜始终是谦逊内敛但又认真负责的形象,一头花白头发和瘦削的身形虽然很难让人联想到他的作品风格,但华语电影中曾经最硬桥硬马的功夫、最激烈火爆的阳刚动作元素就是出自于这样一位导演之手。尽管后来陈木胜彻底离开了电影,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们这些港片迷、动作片迷却永远会怀念他,更会反复观看他导演的那些经典电影作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