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用一部伪纪录片,从柏林电影节捧回一只金熊

金熊“无人认领”,孤零零供人瞻仰,成为柏林电影历史上令人唏嘘的一幕。

文丨 峥纳 | 08/30 13:25 | 阅读: A+

澳门国际纪录片节原创 丨 峥纳

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是个十分特别的存在。
 
他在国际影坛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导演,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标志,一个严肃的话题。
 
2011年,他因拍电影被伊朗政府认为危害国家形象,判刑6年,且20年内不得制作或执导任何影片。
 
在国际舆论的呼吁下,这一判罚虽然并未完全执行,但贾法至今仍被软禁,不得离开伊朗。
 
如此境遇,并不能阻止贾法·帕纳西放下摄像机停止创作。
 
2015年,在第65届柏林电影节上,由他拍摄并出镜的伊朗伪纪录片《出租车》夺得金熊奖。
 
在颁奖后举行的发布会上,其他获奖者均捧熊拍照,唯有金熊“无人认领”,孤零零被放在地上供人瞻仰,成为柏林电影历史上令人唏嘘的一幕。
 
最终,组委会决定由贾法·帕纳西的侄女代他上台领奖。
 
小姑娘在举起金熊的那一刻,所有人为之心碎。
 
伪纪录片《出租车》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甚至场景、镜头也非常单一,但看完却引人深思。
 
在德黑兰的大街上,一辆黄色出租车和它业余的司机主人奔驰在路上。
 
司机与形形色色的乘客聊着天,并用偷拍的方式记录下所有的对话。
 
这些对话,展现出伊朗最真实的风貌。
 
观众通过镜头看到的伊朗民众的呐喊,也触摸到了导演自己的心声。
 
镜头中,贾法·帕纳西扮演的司机从未离开过驾驶座,暗喻着他被限制出境的真实现状。
 
乘客不断变换着:
 
女教师和失业大叔因为社会问题而争论不休,最后不欢而散,原来失业大叔的真实身份是劫匪;
 
送重伤丈夫住院的妇女在车上嚎啕大哭,面对血肉模糊的爱人,她更关心丈夫对着司机的手机拍下立遗嘱的视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收到?
 
多年来,贾法·帕纳西始终关注女性话题,他曾说“伊朗妇女的权益很难得到尊重和保障”。
 
兜售盗版光盘的大叔一眼认出司机是贾法·帕纳西,他说他和贾法·帕纳西很熟悉。
 
导演是他的常客,在他这里买到过很多在伊朗国内看不到的国外优秀电影盗版影碟。
 

大叔说,因为他认识导演,还促成了一笔“大生意”。
 
一位学电影的学生因为自己的选题发愁,被贾法·帕纳西介绍被给大叔做了主顾,从此,被禁锢的思想得到了自由的发挥。
 
抱着金鱼缸上车的两位老奶奶急着赶时间,她们说一定要在12点之前到达放生金鱼的地点,这样才可以祈福延寿;
 
最后搭乘出租车的是贾法·帕纳西的侄女。小姑娘拿着卡片机就地取材,逼迫拾荒男孩配合自己,完成一部“拾金不昧”的好戏。
 
她说:老师说了,只有这样的电影,才能在伊朗国内上映。
 
小姑娘还说了一堆老师口中的“原则”,为伊朗的电影审查制度狠狠地抽了一记耳光。
 
一位女律师上了车,她和贾法·帕纳西在生活中就很相熟。
 
今天,她要去监狱探望一位因看球被逮捕的女孩。
 
律师似乎也得罪了伊朗政府,被禁从事律师工作,她非常支持同病相怜的贾法·帕纳西,在车上发表了不少“反动”言论。
 
片尾,出租车遭到打劫,摄像头被劫匪拆毁,画面瞬间漆黑一片,影片由此落幕。
 
在伊朗,整个政治体制的基础是意识形态和世俗国家治理两部分,分别体现了伊斯兰教和民众两个方面的意志。
 
一周前,美国白宫的发言人桑德斯在记者会上表示,美国政府不会决定是否对伊朗进行制裁,也未要求国会同意对伊朗重启制裁。
 
但,众所周知,特朗普在上台后,对伊朗采取了强硬立场,并威胁要退出伊核协议。
 
其实,只要重温一下伊朗史,人们就会发现,伊朗人的“闷骚”来自骨子里矜持不屈服的民族性格。
 
过去的一千多年里,伊朗先后被阿拉伯帝国、蒙古、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俄国征服或入侵,屡屡遭受其他民族从未经历过的悲情与壮烈。
 
但是,这样一个国土的东、南、西、北方都曾经受过外敌进攻、被数次亡国的民族,他们的文明、文字、民族文化却从未中断,在原地生生不息。
 
如果没有一颗内敛坚忍却又充满韧劲、渴望强大自由的民族精神,哪个民族能在如此历史纵横中延绵不断?
 
想到这些,再探讨它是全球唯一一个与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全面对抗的地区大国,也就不会太困惑了。
 
也有为在这样的国家里,才会拥有像战士一般坚守信仰,勇于发声的导演贾法·帕纳西。
 
推荐阅读